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复习重点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相关考试资料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静息电位及其特点
(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2)由于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由K+外流引起(3)细胞膜为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4)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5)接近于钾的平衡电位:
极化: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即从―70mv增大到―80mv
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即从―70mv减小到―60mv
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即―70mv→50mv→―70mv
二、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1)细胞内外钾浓度差(细胞外钾浓度增加,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静息电位减小);(2)膜对钾、钠离子的相对通透性;
(3)钠泵的活动水平。
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比较
局部反应 |
动作电位 | |
刺激强度 |
阈下刺激 |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
开放的钠通道 |
较少 |
多 |
电位变化 |
随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
“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 |
不应期 |
无 |
有 |
可总和性 |
有(包括时间性或空间性总和) |
无 |
传播特点 |
呈电紧张扩布,随时间和距离延长迅速衰减,不能连续向远处传播 |
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延续,而不衰减地向远处传播 |
举例 |
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感受器电位 |
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负后电位 |
出现早,为去极化。 |
正后电位 |
出现迟,为超极化。 |
二、可兴奋细胞及兴奋性
1、兴奋性: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2、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
3、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阈强度或阈刺激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4、阈电位:能使钠通道大量开放而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其数值通常较静息电位绝对值小10~20mV。
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传导 神经纤维上某一点被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但在整体情况下,突触传递的极性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单向性。
(4)相对不疲劳性
6、细胞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
分期 |
特点 |
绝对不应期 |
兴奋性为零,无论给予多大刺激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钠通道完全失活 |
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部分恢复,阈上刺激可以产生动作电位,钠通道部分恢复 |
超常期 |
相当于负后电位,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动作电位,钠通道大部分恢复 |
低常期 |
相当于正后电位,阈上刺激可以产生动作电位,钠泵活动增强 |
相关推荐:2014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复习重点: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