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小儿的解剖、生理、心理、病理和疾病等特点,人为地将小儿按年龄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加上围生期)不同阶段或年龄期
(一)胎儿期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至胎儿出生为止,约40周(280天)。特点:①胎儿期完全依赖母体而生存。②孕母的健康对胎儿的存活与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母亲的健康状况、情绪、理化因素的刺激,生活工作条件、营养和卫生环境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的严重后果。③最初12周(胚胎期,妊娠早期)是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夭折或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二)围生期(围产期)
指出生前、产时、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我国采用定义为:自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内。特点:①围生医学属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特性。②这一时期从妊娠的晚期经分娩过程至新生儿早期,经受了巨大的变化,是生命遭受最危险的时期。围生期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③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特点:①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②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③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儿(第一周新生儿)最高。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四)婴儿期
又称为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包括新生儿期在内。特点:①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50%,体重增加2倍。②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高与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消化紊乱与营养紊乱性疾病多见。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③免疫功能变化大,婴儿5~6个月后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见。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五)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①体格生长速度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迅速。③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④饮食变化大,由乳类向成入饮食过渡。⑤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性疾病及腹泻亦较多见。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还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六)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特点:①体格生长较为缓慢,但稳步增长。②智能发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③小儿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早期教育,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卫生习惯。④意外事故较多见.,其他疾病减少。⑤为做好入学前教育与入学前准备的时期。
(七)学龄期
又称为小学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女性12岁,男性13岁)。特点:①体格生长稳步增长,但相对较慢。②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外形本期末已接近成入。③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④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免疫性疾病、近视、龋齿等开始增多;心理、行为问题也开始增多。
(八)青春期
又称为少年期,中学学龄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9~20 岁。特点:①是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身高增长显著加速。②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明显。③至本期末各系统发育成熟,体格生长停止。④青春期发育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及种族差异,可相差达2~4年。⑤发病率低,但可出现心理、生理、行为问题及神经~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故在这一时期,除供给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和道德品质教育外,故应重视和加强青春期保健,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的心身都能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