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关于学科知识章节小学语文考点内容可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第四章学科知识:小学语文,助力备考,大家要做到考前心中有数。
点击查看: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科目章节考点汇总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弟子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就是最早的课程。此
后,《四书》、《五经》长期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古代,我国有语文教学而没有语文学科,语文是和史学、伦理学融于一体的。明清时学校课程是以习作八股文为重点内容。
我国最早的蒙学识字课本是西汉的《急就篇》,之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影响深远,比驰名西方的夸美纽斯的课本早一千多年。
鸦片战争以后。“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课程方面,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规定初小和高校均设国文科。(二)五四运动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小学语文课程从此称“国语”科.实现“言文一体”.这是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全国教育会联合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l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语文、读文、作文、写字四项,要培养听、说、读、作、写五种语文能力。
(三)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此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而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叶圣陶)“语文”这一课程名称避免了过去的“国语”只指口头语言,“国文”只指书面语言,甚至只指文言文的误解,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语文”这一课程名称,从建国之初命名一直使用至今。
在迄今为止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突出语言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动乱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定前进。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建国后语文界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1.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1953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3.1956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
4.1958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
5.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
6.1966--1976年,彻底否定建国l7年来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7.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强基础,发展能力;
8.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
9.20世纪9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l~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习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三)语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T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四)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具体建议参见附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节选)2.评价建议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第四章学科知识:小学语文》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关于学科知识章节小学语文考点内容可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第四章学科知识:小学语文,助力备考,大家要做到考前心中有数。
点击查看: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科目章节考点汇总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5)具体建议参见附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节选)
3.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应根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一)汉语拼音
1.正确读出大、小写字母、24个韵母和l6个整体认读音节。
2.掌握拼写方法及规则。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会拼写学过的字、词、句
3.能用拼音识字、正音、辨析正误,学习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和拼音读物。23个声母:bPm(dtnIgkhjqXZcszhchshrYW24个韵母、声调
(二)汉字
1.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能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判断改正错别字
3.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法
4.掌握学过的汉字,尤其是六年级教材中的生字的音形义8种基本笔画名称:横、竖、撇、捺、折、点、提、钩
29种通行笔画:
7种笔顺规则:偏旁部首29种:
6种汉字结构: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左右结构[左中右]、品字形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至少包两边一左上包右下、左下包右上、右上包左下、左包右、下包上、上包下等]字的构成:音-同音字、多音字;形-形近字;义-多义字查字典的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三)词语1.正确读出和写出词语;2.区别近义词、多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意思;3.了解和辨析词语的一般逻辑关系;4.正确运用要求掌握的词语。词语的理解:分合法、关键字突破法、注释法、分层理解法、结合语境法、描述法词语的辨析:近义词、同义词,注意词语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适用对象,搭配习惯,感情色彩词语的归类:种类、大小、性质、用途、一定的顺序词语的运用:词语间的关系,在句中的位置,用词要恰当,搭配要准确,一词多义(四)句子
1.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语:
2.能修改句子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3.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正确使用学过的八种标点符号:、,。?!《》“”……
(五)阅读
1.读懂一段话——弄清句子间的关系
(1)总分关系
①总-分
例: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②分→总
③总→分→总
(2)因果关系:原因一结果结果一原因
(3)并列关系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4)递进关系
(5)转折关系
2.读懂一篇文章
(1)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其感情
(3)运用读写例话中有关阅读的重点训练项目中的知识分析文章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安排l6个训练项目,依次如下:多读多想,读通课文;重视语言积累;理解重点词句;读文章,想画面;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句子隐含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掌握一定的写作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知识结构:
词句:根据语境理解其意思: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J顾序: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作文
1.叙事
能够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交待清楚叙述的要素;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够根据叙述事件的特点和表述的需要选择恰当的顺序、叙述方式和人称,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条理-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顺序、倒序、插序]内容-有中心、内容具体、有意义,思想健康,有趣味,表现生活。
2.写人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的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3)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5)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6)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3.写景
写景作文是对一些山水树木、花草鸟虫、风云雷电、自然风光、环境场面等进行行动、静或动静结合的叙述描写。
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有重点、有顺序地进行叙述;注意加上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写景的目的:借景抒情
写景的内容:季节气候、景物景色、环境场面
写作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想象联想、动静结合感情的表达:寓情于景、直接抒发
4.状物
单纯状物的文章的目的在于积累知识或寄托作者的感情。
写作目的:记人叙事中状物;解说知识中状物,寄托感情的状物。描写对象:动物、植物、建筑物体、日常用品
状物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状物方法:外形特征的描写、习性用途的介绍,联想与抒情
5.应用文
学习写请假条、留言条、日记、通知、书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了解其作用,掌握基本内容、格式和写作方法,能恰当地运用。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第四章学科知识:小学语文》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