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执业药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考点精炼:中医诊断学

环球网校·2018-05-24 08:58:51浏览110 收藏33
摘要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环球网校老师为大家整理并分享“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考点精炼:中医诊断学”,希望广大执业药师考生能好好利用。更多精炼考点请点击正文底部链接进行免费下载查看。

相关推荐:近三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中医诊断学

考点1、望神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017B型题,共3分)

1、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表现: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反映灵敏,动作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

临床:正常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2、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3、假神:垂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表现:久病重病本已失神,但突然神识清醒,目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言语不休,想见亲人;语言至语声低微断续,忽然语声清亮起来;面色晦暗无华,而突然两颧泛红如妆;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临床意义:阴阳格拒,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4、神乱

癫病:痰浊蒙蔽心神: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者。

狂病:痰火扰心: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痫病: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考点2、望色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2013A型题,共1分)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

惊风先兆--面部青紫,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见青色;

苍白而带青--阴寒内盛,心腹疼痛;

面见青灰、口唇青紫--气虚血瘀。

2、赤色 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虚热-午后颧红;戴阳证-面红如妆。

3、黄色 主虚证、湿证

黄色: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

萎黄:面色淡黄,枯槁无泽,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

黄胖: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黄疸:如面、目、身倶黄,称为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者,多属湿热。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多属寒湿。

4、白色 主虚寒证、失血证

淡白消瘦--气血不足;

恍白虚浮--阳虚水泛;

突然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或大失血证。

5、黑色 主肾虚证、水饮和瘀血证

肌肤甲错目眶周围见黑色--肾虚水泛的水饮病、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面黑而干焦--多为肾精久耗。

考点3、望舌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014A型题,2015B型题,2015C型题,2016B型题,共6分)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为气血充足,阳气旺盛之象。

舌诊脏腑部位分布:将舌体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分属于心肺、脾胃、肾、肝胆等有关脏腑。

1、望舌质

(1)望舌色

淡白舌 主虚寒证(阳虚、血虚)

红舌 主热证(实热证,虚热证)

绛舌 内热深重

外感病 舌绛或有红点、芒刺,温病热入营血,热盛。

内伤病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

紫舌 寒: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热: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血瘀: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

(2)望舌形

老嫩 老: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都属实证。

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肿娇嫩。都属虚证。

胖瘦 胖:指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胖大舌多为水湿痰饮阻滞。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为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齿印 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裂纹 舌面上有明显裂沟,称为裂纹舌,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芒刺 舌面有凸起的星点,状如草莓,主热盛。

(3)望舌态

舌态:主要是舌体的动态。

正常 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

强硬 若见于外感热病,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阻,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痿软 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萎,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萎者,则为热灼阴伤。

颤动 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吐弄 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歪斜 多属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短缩 多属危重证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2、望舌苔

舌苔为舌质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上蒸而成。能反映邪气情况、病邪深浅、胃气存亡。

(1)望苔色

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

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

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

苔黑而润滑,则多属阳虚寒盛。

(2)望苔质 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

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的为厚苔。病情较轻者,舌苔多薄;病情较重者,舌苔多厚。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情加重,为病进;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情转轻,为病退。

润燥:正常舌苔是润泽的,为津液上承之征象。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的变化。舌苔由燥转润,为热邪渐退,津液渐复之象,表示病情好转;若由润变燥,则表示津液已伤,热势加重,或邪从热化。

腻腐: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湿温等病证。主要测知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多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

剥落:若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舌面光洁如镜,即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是为“花剥苔、地图舌”,为胃的气阴两伤之候。若花剥兼腻苔者,表明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较为复杂。

有根与无根:有根表示有胃气,多为实证、热证;无根表示胃气衰,则多见于虚证、寒证。

3.望舌的注意事项

望舌时,还应注意光线,伸舌的姿势,以及染苔等几个方面。

4.舌诊的临床意义

(1)舌质与舌苔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其主病往往是两者的综合。但是,在疾病过程中,也常有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的情况。

(2)舌诊的临床意义 ①判断正气的盛衰 ②分辨病位的深浅 ③区别病邪的性质 ④推断病势的进退。

考点4、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暧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013X型题,2015B型题,共4分)

1、语声

(1)语声强弱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的,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的,属虚证、寒证。若发不出音,名为“失音”,亦分虚实,见于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又伤于饮食,或妊娠末期气道受阻者,多属实证;见于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多属虚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和湿浊阻滞。

(2)语言错乱 “言为心声”,语言错乱多属于心的病变。若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者,为谵语,常见于热扰心神的实证;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属郑声,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若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的称为狂言,多为痰火扰心所致。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的称为独语,常见于癫证,多为心气虚,精不养神所致。而语言謇涩,则属于风痰上扰的病变。

2、呼吸

(1)气微与气粗 呼吸微弱,多是肺肾之气不足,属内伤虚损;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是热邪内盛,气道不利,为实热证。

(2)哮与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扇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

喘有虚实之分。若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唯以呼出为快的,为实喘,是肺有实邪,气机不利之故;若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的,为虚喘,是肺肾气虚,出纳无力所致。

(3)少气与叹息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由气虚所引起。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的声音,称为“叹息”(古称太息),是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

3、咳嗽

咳嗽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的反映。在闻诊时应注意其声响,以及有无痰声等变化。咳声重浊者为实证;咳声低微气怯者为虚证。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样,多为白喉。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稠痰,多为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4、呃逆、嗳气气音声变化的临床意义

呃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之故,但临床表现不同,主病亦略有差异。

呃逆,俗称“打呃”。呃声高亢而短,响亦有力,多为实热。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多为虚寒。若久病胃气衰败,出现呃逆,声低无力,则属于危证。

嗳气,又称噫气,俗名打嗝,多见于饱食后。患病往往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虚气逆等所致。若食后嗳出酸腐气味,多为宿食停积或消化不良所致;无酸腐气味的,多由于肝胃不和或胃虚气逆所引起。

考点5、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气臭秽,多是胃热,或消化不良,亦可见于龋齿、口腔不洁等;口气酸臭,多为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属牙疳或内痈。

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二便、痰液、脓液、带下等),有恶臭者多为实热证;略带腥味者多为虚寒证。若大便臭秽为热,有腥味的属寒。小便臊臭,多属湿热。矢气奇臭,多为消化不良,饮食停滞。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的,多属肺痈,热毒炽盛,瘀结成脓。

考点6、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013B型题,2016B型题,2017B型题,共7分)

恶寒发热多见外感表证;但寒不热多见寒证,以虚寒证居多;但热不寒临床常见:壮热-里实热证;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长期低热-“小儿疰夏”,气虚发热;寒热往来多见于半表半里证、疟疾。

考点7、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013B型题,共2分)

1、表证辨汗 表证无汗,多属于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表证有汗,多属于外感风邪,如太阳中风证等。

2、自汗 经常汗出不止,动则加剧,谓之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具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

3、盗汗 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状。

4、绝汗 病情危重之时,大汗不止,称为绝汗,常见于亡阴,亡阳。亡阳之汗见于元气欲脱,津随气泄的危候,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喘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亡阴之汗见于内热涸竭之阴津外泄之危候,伴有汗出如油,躁扰烦渴,脉细数疾等症。

5、战汗 先见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者称为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为邪去正安,表明病情好转;若汗出而烦躁不安,脉来疾急,是为邪胜正衰的危候。

6、头汗见于上焦邪热,中焦湿热郁蒸。头额汗出为虚证或虚阳上越,津随气脱之危象。半侧身体出汗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手足心汗多由阴经郁热熏蒸所致。心胸部多汗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冷汗多因阳虚,卫气不足,肌表不固。热汗多由外感风热或内热蒸迫。

考点8、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2014B型题,共1分)

1、疼痛性质

胀痛           气滞 灼痛            火邪窜络,阴虚阳亢
重痛           湿邪困遏气血 冷痛            寒证
刺痛           瘀血 隐痛            虚证
绞痛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掣痛            筋脉失养或阻滞不能

2、疼痛部位

(1)头痛:头项痛属太阳经,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

(2)胸痛:常见于心肺病变。胸闷痛而痞满---痰饮;胸胀痛而走串,暖气则痛减---气滞;胸痛而咳吐脓血---肺痈;胸痛喘促而伴有发烧,咳吐铁锈色痰---肺热;胸痛、潮热、盗汗、痰中带血---肺痨;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阳不振;痰浊阻滞的胸痹伴胸前憋闷,痛如针刺刀绞,则面色灰滞,冷汗淋漓,是为“真心痛”。

(3)胁痛:肝胆病变。引起胁痛的原因有肝气不疏、肝火郁滞、肝胆湿热、血瘀气滞及悬饮等。

(4)脘痛:胃部病变。引起脘痛的原因有寒邪犯胃、食滞胃脘、肝气犯胃等。

(5)腹痛:脐以上为大腹,属脾胃;脐以下为小腹,属肾、膀胱、大小肠及胞宫;小腹两侧为少腹,是肝经经脉所过。腹痛分虚实,寒凝、气滞、血瘀等,多为实证;气虚、血虚、虚寒等多为虚证。

(6)腰痛:肾部病变,腰痛分虚实,风、寒、湿邪阻塞经脉或瘀血阻络者均为实证;因肾气不足或阴阳虚损不能温煦、滋养而致腰痛者则为虚证。

(7)四肢痛:风寒湿邪侵袭,阻碍气血运行等。疼痛独见于足跟,甚则掣及腰脊者,则多属于肾虚。

【例2-8】腹痛常见病因病机是:

A、寒凝 B、热结 C、气滞 D、气虚 E、食滞

【答案】ABCDE

【解析】腹痛分虚实,寒凝、气滞、血瘀等,多为实证;气虚、血虚、虚寒等多为虚证。

考点9、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1、口渴与饮水:津液

口渴与否常反映人体的津液盛衰以及输布状况。若口不渴,则表明津液未伤,常见于寒证,或是没有明显的热邪,口渴,则代表津液损伤,或因津液内停不能气化上承所致。口渴多饮,多见于热证,大渴喜冷饮,属热盛伤津;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饮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口渴而不多饮,多见于急性热病,属热入营血;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见于瘀血;大渴引饮,小便量多,是为消渴。

2、食欲与食量:脾胃功能

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上扰;

易饥多食,但大便溏泻—属胃强脾弱;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上扰;

嗜食异物—虫积;

除中—阴阳离决,“回光返照”。

3、口味异常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肝胆实热的病变;口甜而腻,多为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多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多属脾虚不运。

【例2-9】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E、里寒证

【答案】D

【解析】口渴与否常反映人体的津液盛衰以及输布状况。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见于瘀血。

【例2-10】知饥不食,舌红少苔常见于

A、胃气虚证 B、胃热证 C、 肝胃不和证 D、胃阴虚证 E、食滞胃脘证

【答案】D

【解析】食欲与食量的变化反映脾胃功能的强弱,饥不欲食,舌红少苔多为胃阴不足,虚火上扰。

考点10、耳鸣、耳聋、头暈、目眩的临床意义

1、耳鸣 有虚实之分,若暴起耳鸣声大,用手按而鸣声不减者,多因肝胆火盛所致属实证;若渐觉耳鸣,声音细小,以手按之,鸣声减轻,多与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有关,属虚证。

2、耳聋 新病突发耳聋则多因邪气蒙清窍,清窍失养所致,属实证,易治;渐聋多因脏腑虚损而成,属虚证,难治。

3、头晕 多因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经络阻滞,清阳不升或风火上扰,邪干清窍而致。临床常见的几种证型为风火上扰、阴虚阳亢、心脾血虚、中气不足,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等。

4、目眩 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血不足,或气血不足,目失所养所致。

考点11、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

1、月经

(1)经期:月经先期:邪热迫血妄行、气虚不能摄血或肝郁或瘀血的较为多见。月经后期:多因寒凝,气滞,痰阻,血瘀,气虚血少而致。经期错乱:多属肝气郁滞,脾肾虚损,瘀血。

(2)经量:月经过多,多因血热、冲任受损,或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少,多因血虚生化不足、寒凝、血瘀、痰湿阻滞等所致。若停经超过三个月,而又未妊娠者,称为闭经,多由生化不足,气虚血少,或血瘀不通,或血寒凝滞等所致。

(3)经质:若经色淡红质稀,属血少不荣,为虚证;若经色深红质稠,多为血热内炽,为实证。色紫暗有块,为寒凝血滞,暗红有块,则为血瘀。

(4)行经腹痛:行经时腰腹作痛,甚至剧痛不能忍受,并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称为痛经。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多属气滞血瘀;小腹冷痛,遇暖则缓者,多为寒凝;行经或经后小腹隐痛、腰酸痛者,是气血亏虚,胞脉失养所致。

2、问带下

若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多属脾虚湿注;带下色黄,黏稠臭秽,或伴有外阴瘙痒疼痛,多属湿热下注;带下色赤,淋滴不断,微有臭味,多属肝经郁热;带下晦暗,质稀薄而多,腰腹酸冷,多属肾虚。

总之,凡带下色白而清稀的,多属虚证、寒证;色黄或赤,稠黏臭秽的,多为实证、热证。

考点12、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014A型题,共1分)

脉诊的部位在寸口:由前向后分为寸、关、尺三部分。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考点13、常见病脉的脉象和主病(2013A型题,2014X型题,2015C型题,2016C型题,共4分)

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虚脉主气血两虚证;实脉主实证;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挟痰,挟食;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洪脉主邪热亢盛;弦脉主肝胆病、痛证、痰饮等;代脉主脏气衰微。

考点14、按脘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1、按脘部 按心下的软硬和有否压痛,可鉴别痞证与结胸。心下痞满,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证;心下满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心下坚硬,大如盘,边如旋杯,为水饮。

2、按腹部 腹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腹胀满,叩之如鼓,小便自利的属气胀;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的是水鼓。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且痛有定处的,为癥为积,多属血瘀;肿块时聚时散,或按之无形,痛无定处的,为瘕为聚,多属气滞。若腹痛绕脐,左下腹部按之有块累累,当考虑燥屎内结。腹有结聚,按之硬,且可移动聚散的,多为虫积。右侧少腹部按之疼痛,尤以重按后突然放手而疼痛更为剧烈的,多是肠痈。

考点15、表里辨证—病位和病势趋向(2017A型题,共1分)

名称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鉴别
表证(皮毛、肌腠) 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起病急、病程短,有发热恶寒(或恶风)症状。 一般以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属表证。
里证(脏腑、血脉、骨髓) 详见脏腑及气血辨证。 以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为里证的辨证要点。 发热不恶寒、苔黄、脉数或沉滑,属里证。

考点16、寒热辨证—病性(2016A型题,共1分)

名称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鉴别
寒证 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躇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以寒为主,功能减退为辨证要点。 寒证多与阳虚并见,属阴盛。
热证 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以热为主,功能活动亢进为辨证要点。 热证常伴津液燥涸,属阳盛。

考点17、虚实辨证—邪正盛衰(2015A型题,2015B型题,共2分)

名称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鉴别
虚证 常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无苔,脉虚无力等。 以症状表现为不足、虚弱为辨证要点。 虚证常见正气不足的表现。外感初期,证多属实。
 
实证 主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以症状表现有余、亢盛为辨证要点。
 
实证多见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内伤久病,证多属虚。
  临床表现
气虚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血虚证 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无力。
阴虚证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眩晕失眠,尿黄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 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胖嫩,苔白,脉沉弱或细迟。

考点18、阴阳—总纲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统括其余的六个方面。表、热、实证属阳证,阳热证则为实热证。里、寒、虚证属阴证,阴证多指虚寒证。

名称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鉴别
阴证 无热恶寒、四肢逆冷、息短气乏、身体沉重、精神不振、但欲卧寐、呕吐、下利清谷、小便色白、爪甲色青、面白舌淡、脉沉微。 以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阴证必见寒象,多见身寒肢冷、无热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无力。
阳证 身热、恶热不恶寒、心烦口渴、躁动不安、气高而粗、口鼻气热、目睛了了不寐、或目睛视物模糊或目赤多眵、面唇色红、指甲色红、小便红赤、大便或秘或干、舌质红绛、脉滑数有力。 以见热象为辨证要点。 阳证必见热象,多见身热、恶热、烦渴、脉数。

亡阴与亡阳,均为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大都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的情况下出现。亡阴之汗,汗出热而黏,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冷饮、脉细数疾按之无力。亡阳之汗,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肌肤凉、手足冷、口不渴喜热饮、躇卧神疲、脉微欲绝。

考点19、心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4B型题,共4分)

心病辨证:心病常见的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虚证 心气虚 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面色㿠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 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
心阳虚 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 心气虚加虚寒。
心阳虚脱除有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心血虚 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 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心病症状加血虚。
心阴虚 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病症状加阴虚。
实证 心火亢盛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舌红,脉数,甚则发生吐血、衄血。 心及舌、脉等有关组织出现实火症状。
心血瘀阻 心前区刺痛或闷痛,痛引内肩背、内臂痛势较剧,时作时止,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 胸部闷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考点20、肺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3B型题,2014B型题,2017C型题,共6分)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虚证 肺气虚 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气少不足以吸。周身乏力,自汗,面色㿠白,舌质淡嫩,脉虚弱等。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及全身虚弱症状。
肺阴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并有咽喉干痒,或声音嘶哑,身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无力。阴虚火旺还可见咳痰带血,干渴思饮,午后发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肺病常见症状加阴虚。
实证 风寒犯肺 咳嗽或气喘,咯痰稀薄,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常伴有鼻流清涕,或发热恶寒,头痛身酸楚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弦紧。 咳嗽加风寒表证。
风热犯肺 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咳出,甚则咳吐脓血臭痰,一般还伴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等症。舌尖红,脉浮数。病重者可见气喘鼻煽,烦躁不安。 咳嗽加风热表证。
燥邪犯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缠喉难出,鼻燥咽干,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浮细而数。并常伴有胸痛,或发热头痛,身酸等症状。 肺病常见症状加干燥少津。
痰浊阻肺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见气喘,胸满,呕恶等症。舌苔白腻,脉象多滑。 咳嗽痰多质粘,色白易咯。

考点21、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4B型题,共1分)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虚证 脾气虚 脾不健运 纳少,腹胀,便溏,或肢肿,尿少,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 运化功能减退加气虚。
脾虚下陷 脾虚并见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舌淡苔白,脉虚。 脾气虚加内脏下垂。
脾不统血 脾虚并见肌衄,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舌质淡,脉细弱。 脾气虚加出血。
脾阳虚 在脾不健运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气怯形寒。妇女则见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舌质淡,脉迟弱。 运化功能减退加虚寒。
实证 寒湿困脾 脘腹胀满,头身困重,食纳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便溏稀薄,小便不利,妇女带下。舌苔白腻或厚,脉迟缓而濡。 运化功能障碍加寒湿中阻。
脾胃湿热 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体倦身重,发热,口苦,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运化功能障碍加湿热内阻。

考点22、肝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7B型题,共3分)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虚证 肝阴虚 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一般以肝病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肝血虚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雀目,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 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去血的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实证 肝气郁结 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脉弦,舌苔白滑。在妇女则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 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疼痛及月经不调。
肝阳上亢 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 阳亢于上,肾虚于下。
肝火上炎 头痛眩晕,耳聋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尿黄。甚则咳血,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脉所过部位实火炽盛。
肝胆湿热 胁肋满闷疼痛,黄疸,小便短赤,或小便黄而浑浊。或带下色黄腥臭,外阴瘙痒;或睾丸肿痛,红肿灼热。舌苔黄腻,脉弦数。 胁肋胀痛、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 抽搐、震颤、麻木 头部抽掣作痛,头晕眼花,肢麻或震颤,舌体抖动,舌红脉弦。甚则卒然昏倒,舌强,语言不利,或半身不遂。
热极生风 高热,肢体抽搐,项强,两眼上翻,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脉弦数。
血虚生风 头目眩晕,视物模糊,面色萎黄,经常手臂发麻,或突然手足抽搐,牙关发紧,脉弦细,舌淡少苔。
寒滞肝脉 少腹胀痛,牵引睾丸,或睾丸胀大下坠,或阴囊冷缩。舌润苔白,脉多沉弦。 少腹牵引阴部坠胀疼痛。

考点23、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3X型题,2014A型题,2014B型题,2014X型题,共4分)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虚证 肾阳虚衰 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或两尺无力。 全身机能低下加寒。
肾气不固 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面色淡白,听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弱。 肾虚不固。
肾不纳气 气虚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汗出,四肢不温,恶风寒,面部虚浮。脉虚浮,舌质淡。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加重加肺肾气虚。
肾阴虚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失眠遗精,口咽发干,烦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脉细数。 肾病主要症状加阴虚。
肾精不足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性机能减退。 早衰为辨证要点。

考点24、六腑病变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3A型题,共1分)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胃寒证 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阵阵发作,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弦。 胃痛加寒
胃热(火)证 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病加热
食滞胃脘 脘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泛酸,或矢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胃阴虚 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烧、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胃病加阴虚




大肠湿热 腹痛下利,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弦滑而数。 腹痛,便次增多,或下利脓血,或下黄色稀水
大肠液亏 大便秘结干燥,难于排出,往往数日一次,可兼见头晕、口臭等症。脉涩或细,舌红少津或可见黄燥苔。 大便干燥,难以排出



膀胱湿热
 
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淋沥,尿色浑浊,或有脓血,或有脓血或有砂石。舌苔黄腻、脉数。 以尿频,尿急,尿痛,尿黄为辨证要点
 

考点25、脏腑兼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015B型题,共1分)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心肺两虚 久咳不已、气短心悸、面色 白,甚者可见口唇青紫,舌淡、脉细弱。 心悸、咳喘与气虚证共见
心脾两虚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纳减少、腹胀、大便溏泻、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
心肾不交 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无苔、脉细数。 失眠,伴见心火亢、肾水虚的症状
肺脾两虚 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伴见气虚症状
肝火犯肺 胸胁窜痛、咳嗽阵作,甚则咳吐鲜血、急躁善怒、烦热口苦、头眩目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咳嗽
肺肾阴虚 咳嗽痰少、动则气促、间或咳血、腰膝酸软、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久咳痰血、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与阴虚症状同见
肝脾不调 胸胁胀痛、善太息、纳呆、腹胀、肠鸣、大便稀薄、矢气多,精神抑郁、急躁易怒,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数。 胸胁胀满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
肝胃不和 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 脘胁胀痛、吞酸嘈杂
脾肾阳虚 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见浮肿,甚则腹满膨胀,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腰膝、下腹冷痛、久泻不止、浮肿等与寒证并见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证临床常见头晕目眩、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千、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男子或见遗精,女子或见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细数。 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与阴虚内热症状同见

考点26、气辨证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气虚证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全身功能活动低下
气陷证 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内脏下垂
气滞证 闷胀、疼痛。妇女乳房胀痛。 闷胀、疼痛
气逆证 肺气上逆:咳嗽喘息。
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气逆向上的症状

考点27、血辨证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愆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面色、口唇、爪甲失去血色及全身虚弱
血瘀证 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同左
血寒证 疼痛喜暖,得暖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脉沉迟涩。妇女常见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衍期,色暗淡有血块等。 手足局部冷痛加肤色紫暗
血热证 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夜甚,脉细数,舌红绛,或见各种出血证,妇女月经前期、量多等。 出血和全身热象
气血两虚 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气虚加血虚
气不摄血 出血的同时,见有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脉软弱细微、舌淡等气虚的症状。 气虚加出血
气滞血瘀 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妇女还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乳房胀痛等症状。 气滞加血瘀
气随血脱 大量出血的同时见面色咣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脉微细等。 大量出血加气脱

考点28、津液辨证

津液不足:以皮肤、口唇、舌咽干燥及尿少、便干为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少津或无津,皮肤干燥或干瘪,或见下肢萎弱,或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脉细数。若因高热灼伤津液的,则并见心烦、渴饮、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状。若气阴两伤,并见气短、神疲,舌色较淡、苔少或光剥无苔、脉虚无力的症状。

水肿:下肢浮肿、甚或一身面目皆肿,或单纯腹大如鼓,脉象沉弦,舌淡苔白滑或舌质暗红。阳水以发病急骤,来势迅猛,先见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为辨证要点;阴水以发病较缓,足部先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为辨证要点。

以上为环球网校分享“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考点精炼:中医诊断学”的全部内容。更多执业药师考试历年高频考点以及精华复习资料可点击如下按钮进行免费下载!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