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为方便执业中药师考生备考,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七章温里药”。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执业药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临床中药学章节系统复习资料汇总
第七章 温里药
一、含义(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七章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主归脾胃经,兼归肝、肾、心、肺等经。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均有温里散寒的功效,主治里寒证,尤宜于里寒实证。因其主 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 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喘咳、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 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 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四、配伍应用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若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须配辛温解表药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须配伍理气活血药用;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去湿药用;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用;气虚欲脱者,宜配大补元气药用。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凡属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 子 (药材)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1)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之亡阳证。常与干姜、甘草等同用,如四逆汤。
(2)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常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有补火助阳作用,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选用。
(1)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宫冷、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茱萸、干地黄等同用,如肾气丸。
(2)治寒邪内侵,脾阳被困,而见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
(3)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水肿者。常与茯苓、白术、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
(4)治心阳衰弱,胸阳痹阻之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常与人参、桂枝、甘草等药同用。
(5)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之阴黄证。常与茵陈蒿、干姜、白术等药同用,如茵陈四逆汤。(6)治阳虚感寒。常与麻黄、细辛等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3.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
本品秉性纯阳,散寒力大,温散走窜,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常用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尤善治寒痹剧痛者,可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宜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本品有毒,尤其表现心脏毒性,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执业药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7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查重点及应考策略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为方便执业中药师考生备考,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七章温里药”。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执业药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临床中药学章节系统复习资料汇总
肉 桂 (基源 药材)
1.补火助阳——用于肾阳虚证。
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1)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尿频等。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2)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汗出、心悸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2.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寒凝血滞的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胸痹,寒疝腹痛,痛经,闭经,阴疽。
本 品又善温脾胃、散寒邪,为治脾胃虚寒证及脾肾阳虚证之常用药。并有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助阳补虚作用。且散血分阴寒而温通经脉功胜,可治寒凝血滞诸痛,尤 擅治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及胸痹心痛。此外,取其甘热助阳补虚,辛热散寒通脉,常用治阴疽,或气血虚寒所致痈肿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及气血虚衰证。
(1)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可单用本品研末吞服,或与附子、干姜、高良姜等同用。
(2)治脾肾阳虚之腹痛呕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
(3)治寒湿痹痛。尤以治寒痹腰痛为常用。常与独活、杜仲、桑寄生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4)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所致胸痹心痛。常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如桂附丸。
(5)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等同用。
(6)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痛经、闭经。常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7)治阳虚寒凝湿滞所致阴疽。常与熟地黄、鹿角胶、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之证,在补益气血方中少量配以本品,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之功,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应用肉桂,即是此义。
用法:入汤剂应后下。
使用注意:畏赤石脂。
附子与肉桂功用对比
附子与肉桂均性味辛热,具有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肾阳虚、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胸阳痹阻之胸痹心痛及寒湿痹痛。然附子大热,功擅回阳救逆,为治亡阳证之 主药。而肉桂作用较附子缓和,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等;并善温经通脉,治寒凝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 腹痛等证;且能助阳补虚、散寒通脉,以治阴疽。
肉桂与桂枝功用对比
肉桂与桂枝均性味辛甘温,具有温经通 脉、散寒止痛作用,治寒凝血滞之风湿痹痛、脘腹冷痛、痛经、经闭、胸痹心痛等证。然肉桂温热性较强,主祛里寒,善补火助阳,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 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等证;又可助阳补虚,用治阴疽。而桂枝善祛散外寒,助卫实表而长于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 虚皆宜;又可通阳化气,常用治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之心动悸,脉结代等证。
干 姜 (基源 药材)
1.温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证。
本品辛热,入脾、胃、心、肺经。善能温中散寒,又能助脾胃之阳气,为温中散寒之要药,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
(1)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与党参、甘草、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治脾胃实寒之腹痛吐泻。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附子、高良姜等同用。
2.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
本品有通心助阳,回阳通脉的作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证,症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喘咳。
本品有较强的温肺化饮之功。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执业药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7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查重点及应考策略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为方便执业中药师考生备考,环球网校提供“2017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二临床中药学系统复习第七章温里药”。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执业药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临床中药学章节系统复习资料汇总
附子与干姜功用对比
附子与干姜均为辛热之品,有回阳救逆、 温中散寒之功,用于亡阳证和脾胃有寒证,常相须为用。然附子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并可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用于阳虚证及寒湿痹证。干姜能走能守, 回阳救逆之功逊于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兼能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冷泻及寒饮喘咳等证。
干姜与生姜功用对比
干姜、生姜均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 温肺止咳作用,用治胃寒呕吐及肺寒咳嗽。然生姜性微温,长于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又善温中降逆止呕,为“呕家圣药”,用治多种呕吐,尤以胃寒呕吐最 宜。而干姜辛散之性稍逊,温燥之性更强,长于温中散寒,偏治里寒证,主治脾胃寒证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并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喘 咳等证。
吴 茱 萸 (基源 药材)
1.散寒止痛——用于寒滞肝脉诸痛。
本品辛苦热,主入肝经。有疏肝解郁,祛寒止痛作用,为治中寒肝逆或寒滞肝脉诸痛之要药。(1)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同用,如导气汤。
(2)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大枣等同用,如吴茱萸汤。
(3)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痛经。常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温经汤。
(4)治脘腹冷痛。常与干姜、党参、木香等同用。
(5)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槟榔、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2.疏肝降逆——用于呕吐吞酸。
本品入脾、胃经,有温中散寒,疏肝降逆止呕之效,用于呕吐吞酸。
(1)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常与黄连同用,即左金丸。
(2)治胃寒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3.助阳止泻——用于虚寒泄泻。
本品兼入肾经,有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之功。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常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丁 香 (基源 药材)
1.温中降逆——用于胃寒呕吐、呃逆。
本品辛温气香,入脾胃经,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有温中降逆止呕作用,为治胃寒呃逆之要药。
(1)治胃寒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2)治胃寒呃逆。常与人参、生姜、柿蒂等同用,如丁香柿蒂汤。
(3)治脾胃虚寒呕吐、食少、泄泻。常与砂仁、白术等同用。
2.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
本品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小茴香等同用,如丁香止痛散。
3.温肾助阳——用于肾虚阳痿。
本品有温肾助阳作用。治肾阳虚衰所致阳痿、腰膝酸痛,常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使用注意:畏郁金。
小 茴 香 (基源 药材)
1.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本品辛温,主入肝经,有散寒理气止痛作用,既为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之常品;又常治肝经受寒之少腹冷痛,冲任虚寒之痛经。
(1)治寒疝腹痛。常与乌药、木香、川楝子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
(2)治肝郁气滞,睾丸偏坠胀痛。常与橘核、山楂等同用。
(3)治肝经受寒所致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之痛经。常与当归、川芎、肉桂等同用。
2.理气和中——用于中寒气滞证。
本品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效。治胃寒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干姜、木香等同用。
花 椒 (基源 药材)
1.温中止痛——用于脾胃寒证。
本品辛散温燥,专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脾胃寒证。
(1)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常与人参、干姜等同用,如大建中汤。
(2)治寒湿泄泻、腹痛。常与苍术、厚朴、陈皮等同用。
2.杀虫止痒——用于湿疹瘙痒,阴痒,蛔虫腹痛。
本品有杀虫止痒作用,内服可治虫积腹痛,外用可治湿疹瘙痒、阴痒。
(1)治湿疹瘙痒、阴痒。可单用,或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煎汤外洗。
(2)治虫积腹痛,手足厥冷。常与乌梅、干姜、黄连等同用,如乌梅丸。
高 良 姜 (基源 药材)
1.散寒止痛——用于胃寒腹痛。
本品辛散温通,入脾胃经,善温中散寒而止痛,常用治脘腹疼痛等证。
(1)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
(2)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常与香附同用,如良附丸。
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
本品有温中止呕作用,常用于胃寒呕吐。
(1)治寒邪内侵,呕吐泄泻。常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2)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执业药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