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笔记10

|0·2014-06-04 09:14:48浏览0 收藏0
摘要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笔记,环球网校医学网搜集整理供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特别推荐: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笔记大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笔记,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供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十节 腹外疝

  一、腹外疝的概述

  (一)病因

  腹外疝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腹外疝疝囊最常见的内容物是小肠。

  (二)腹股沟区解剖

  1、腹股沟管结构

  腹股沟管由深到浅斜行,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有内外两口,前后上下四壁。

  ① 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位置: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2cm(腹股沟斜疝患者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2cm)。

  ②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

  ③前壁:为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外侧1/3)。

  ④后壁:主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腹股沟镰(联合腱内侧1/3)。

  ⑤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

  ⑥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记忆规律:前壁外斜腹内斜

  后壁腹膜横筋膜

  上内斜横下沟窝

  (三)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海氏三角):形成直疝。

  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四)股管结构

  股管是股疝的通道,为一漏斗形间隙,长约1~1.5cm。也有两口和四壁,上口即股环,下口为卵圆窝,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卵圆窝位大腿根部,形成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记忆规律:上为股环,下圆窝(有大隐静脉);

  腹沟韧带环前盖;

  耻骨梳韧环后埋;

  陷窝韧带绕环内;

  环外紧贴股静脉:

  二、腹股沟疝 分为斜疝和直疝二类。

  (一)股沟疝的发病机制

  1、 斜疝发病机制,斜疝是腹股沟疝最常见的类型,占腹外疝的90%。

  男性多见。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和

  斜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

  先天性原因腹膜鞘突未闭锁

  2、后天性斜疝发病机制:

  ①腹股沟区解剖缺陷,腹壁薄弱;

  ②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不能关闭腹股沟管深环;

  ② 内压增高。

  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鞘突闭锁也较晚,故右侧腹股沟斜疝多于左侧。右侧的发病高。

  3、斜疝的病理类型

  ⑴易复性疝:疝内容物易回纳入腹腔。

  ⑵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容物:大网膜。但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如深环较宽大、后腹壁松驰,致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下移,滑入疝囊并成为疝囊的一部分(疝囊为腹内容物),这种疝称滑动性疝(属于难复性疝)。

  滑动性疝的内容物是盲肠、乙状结肠。腹外疝的内容物是小肠。

  ⑶嵌顿性疝:在疝环狭小而腹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即形成嵌顿性疝。

  ⑷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被嵌顿过久,发生动脉性血液循环障碍,失去活力,甚至坏死,即为绞窄性疝。

  ① 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有血运障碍)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两者的不同在于是否存在血运障碍。

  ③ 嵌顿的内容物为部分肠壁,称为肠管壁疝(Richter疝);记忆规律:RBC(红细胞)

  ④ 小肠憩室(Meckel憩室)被嵌顿则为李特疝(Littre疝)。记忆规律:LM(浪漫)

  ④儿童疝环组织柔软,嵌顿后很少发生绞窄。

  (二)斜疝与直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

突发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出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帝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上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和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的后方

精索在疝囊的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较多

疝囊劲在腹壁下动脉内测极少

  关于斜疝的记忆:

  梨形斜疝青年见; 直疝:半球直疝老人见;

  下降阴囊较常见; 基地较宽按不住;

  手按内环块不见; 不进阴囊突外面;

  嵌顿多多疝囊前; 嵌顿少少疝囊后;

  囊劲总在腹下外;

  (三)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1、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方法。不宜手术的:

  ①病人腹压增高因素未去除者,如慢性咳嗽、便秘、腹水、妊娠时;

  ②不耐受手术者;除非是绞窄性疝,必须手术。

  ③一岁以下婴幼儿(随着腹肌的强壮,疝有自行消失可能)。

  2、手术方法 包括①疝囊高位结扎术 ②疝修补术③无张力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各类疝手术的基本步骤。应该在疝囊颈处行高位结扎、切断疝囊。

  婴幼儿(1-3岁)、局部有感染坏死(绞窄性疝坏死感染)只采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注意:严重感染,较窄坏死不修补,只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在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利用邻近健康组织修补腹壁缺损或薄弱处,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和其适用类型如下:

  ①Ferguson法(弗格森法):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在精索的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记忆方法:F(front)---加强前臂

  ① Bassini法(巴西尼法):最常见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尤其适用于青壮年斜疝和老年人直疝。记忆方法:B(behind)---加强后壁。

  ② Halsted法(霍尔斯特德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③ McVay法(麦克维法):主要用于股疝。记忆规律:大屁股(股)妹妹(麦克维法)

  ④ Shouldice法(肖尔代斯法):加强腹横筋膜。记忆规律:修理修理(肖尔代斯法)加强

  ⑥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用人工材料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薄弱部位,有糖尿病,有感染可能的患者不能用。

  (四)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疝囊内已有感染,或作肠切除肠吻合的患者,一般仅作疝囊高位结扎,而不作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血压≤160/100mmHg的高血压病人,术前不用降压药。

  (五)股疝

  1、多见中年妇女。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出现半球形的突起,容易嵌顿,引起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2、在斜疝,直疝和股疝中,股疝最易嵌顿,直疝最不易嵌顿。

  3、治疗:股疝易嵌顿,所以确诊后及时手术,用高位结扎术+McVay法(麦克维法)修补。

 

相关推荐:

2014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消化系统(新)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万能公式-消化系统

编辑推荐: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报名

独立题库软件,全新做题体验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顶级辅导课程(签订协议?不过退费?免费重学)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