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

|0·2013-04-03 09:46:09浏览0 收藏0
摘要 小编分享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点击查看: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绩效管理

       一、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常用相对规模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根据各国财政支出的实践,财政支出从长期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观点

  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

  1.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他们将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

  (1)内在原因

  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随公共收入增长,公共支出随之上升。

  (2)外在原因

  公共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3.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马斯格雷夫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化。

  (二)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了解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主要是“越位”与“缺位”问题仍比较突出。

  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2)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3)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4)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

  财政支出“缺位”带来的消极影响:(1)政府没有承担起弥补市场失灵的责任,降低了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2)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3)扰乱了国民收入分配秩序,产生了许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三)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

  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

  2.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重点:义务教育;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

  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4.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5.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编辑推荐: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国际贸易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