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咯血(2)

|0·2010-06-03 16:02:47浏览0 收藏0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咯血(2)

  常见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炎症或肿瘤侵犯支气管黏膜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引起小量咯血;病变引起小动脉、动静脉瘘或曲张的黏膜下静脉破裂,往往表现为大咯血;左心衰竭造成肺淤血,肺泡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引起肺泡出血,表现为粉红色泡沫样。

  根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咯血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1) 支气管病变:炎症占咯血病因的80-90%, 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是咯血的常见原因。其它包括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腺瘤、支气管结石、支气管异物、血管畸形等。吸入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支气管内壁黏膜坏死也可有咯血。

  (2) 肺部病变: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肺部疾病均可引起咯血。肺结核占咯血原因的20%;特发性肺泡出血见于儿童;月经期间的咯血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胸部创伤可出现咯血;肺血管病变如肺栓塞可有咯血。

  2. 心血管疾病 二尖瓣狭窄是引起大咯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左心衰竭都可以有咯血。主动脉瘤破裂至支气管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咯血。

  3. 血液系统疾病 有全身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很少引起咯血,一旦发生咯血就可能演变成大咯血,或伴发其他内脏和皮肤的出血。

  4. 其他 系统性疾病累及肺脏引起的咯血见于血管炎如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传染性疾病中南方多见的钩端螺旋体病和北方的流行性出血热可以出现咯血。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