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临床执业医师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0·2015-06-23 09:22:48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临床执业医师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环球网校医学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

编辑推荐:201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原生物学专项简答练习题汇总

  2015临床执业医师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微生物是众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三类。

  2.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可发生在异种病毒之间,也可发生在同种异型之间。

  3.质粒(plasmid):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形状,如性菌毛生成、形成耐药性、产生细菌素、抗生素等。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F质粒(致育性质粒)、R质粒(耐药性质粒)和Vi质粒(毒力质粒)等。

  4.包涵体: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光学显微镜可看到的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的斑快。包括体内外感染的细胞,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用于实验室诊断。如狂犬病毒包涵体、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等。

  5.垂直传播:指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子代的传播。包括通过胎盘、产道、哺乳或密切接触、生殖细胞病毒基因的遗传。但主要为母体到胎儿的传播。此种传播引起的感染往往后果严重,如先天性感染。

  6.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在局部生长繁殖释放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损害特定的靶组织或器官使机体出现特定的毒性症状。

  7.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症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可引起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肺脓肿等。

  8.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力因子所引起的全身性严重中毒的症状。革兰阳性和革兰阴菌群均可引起。症状主要有高热、皮肤和粘膜瘀血、肝脾肿大、甚至肾衰竭等。

  9.干扰素: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作用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干扰素也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10.前噬菌体:指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11.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2.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细菌染色体DNA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3.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获取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14.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沟通,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15.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微生态系若为生理性组合则呈现平衡状态;若为病理性组合则呈现平衡失调状态,则对机体有害。

  16.灭菌: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17.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18.类毒素,是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19. 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主要检测患者体内血清中的抗O抗体,若比正常人显著增高有诊断意义。测定SLO抗体含量,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20. 肥达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21. 结核菌素试验:是用结核菌素来测定对结核分枝杆菌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22.锡克试验:根据毒素和抗毒素中和原理,以少量白喉毒素皮内注射以测定机体内有无抗毒素免疫的一种方法。

  23.硫磺样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颗粒的核心部分由分枝菌丝交织而成,外周由长丝排列成放射状,在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常在患者病灶组织和脓样物质中找到该颗粒。

  24. 硬下疳: 是梅毒患者的一期表现,约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3w左右出现,多见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中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约一个月可自然愈合。

  25.外斐反应(Well-Felix reaction):变形杆菌 OX19、OX2和OXK菌株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应用变形杆菌作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立克次体的抗体,作为相应立克次体感染的辅助诊断。

  26.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寄生在细胞内,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的地位处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一度曾被认为是病毒,现已归属为细菌类。

  27.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亦称SSPE,属于麻疹病毒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衰退,1-2年内死亡。现在认为脑组织中的病毒为麻疹缺陷病毒,由于在脑细胞内病毒M基因变异而缺乏合成麻疹病毒M蛋白的能力,从而影响病毒的装配、出芽及释放。

  28.感染性核酸: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其核酸是单股正链RNA,可以直接作为mRNA翻译病毒蛋自质,因此脱去衣壳的核酸仍有感染性。

  29.Dane颗粒:是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因Dane在1970首次用电镜观察到而得名。

  30.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较强亲嗜性。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称内基小体,有辅助诊断价值。

  31.朊粒(prion):译为朊粒、朊病毒或朊毒子,又称为传染性蛋白粒子。其化学成分是一种对蛋白酶K有抗性的蛋白质,至今尚未查到任何核酸。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编辑推荐:201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原生物学专项简答练习题汇总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