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血吸虫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它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存活时间一般为4~5年。雌虫在肠壁粘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25℃~30℃)下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面下作直线活动,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螺体内发育, 7~8周后即有尾蚴不断地逸出。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很快(短至10秒钟)从皮肤或粘膜侵入。侵入人体的童虫随血流经肺而到达肝,发育至15~16日后,开始雌雄合抱,1个月左右在肝内发育为成虫,雌雄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的末梢血管内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惟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贮存宿主,家畜,如牛、猪、羊、狗、猫等,以及各种野生动物,如鼠类等,共40多种,均可成为它的终宿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