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性周期的调节
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现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由于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月经,因而称“月经周期”。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来调节的。
(1)卵巢发育的调控
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促卵泡素)和少量LH(促黄体生成素)。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2)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能使垂体分泌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但主要为后者,故又称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3)腺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腺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二者均在排卵前1-2天达高峰,二者均为糖蛋白。前者促使卵泡成熟,并分泌雌激素;后者使成熟卵泡排卵,形成黄体。
此外还分泌泌乳素(PRL),多肽激素,促进乳汁合成的作用。除受催乳素抑制激素PIH调节外,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雌激素和5-羟色胺等对其有促进作用,故临床可见闭经泌乳综合征,甲低患者由于TRH升高也会出现泌乳现象。
2011公卫执业医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单科优惠] |
---|
2011公卫助理医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单科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