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瘫痪发病机制
完成一个随意运动动作,必须要有完整的运动椎体系统和效应器(骨骼肌)。因此引起的三种瘫痪的原因可分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和肌肉病变。椎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仅为协调作用,其损害不引起瘫痪。
(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痪):随意运动的完成系由于神经系统控制的骨骼肌收缩,直接支配骨骼肌的是周围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的前角细胞和脑干的运动神经核)。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腱反射和肌张力减退和消失,并可于3个月内出现肌肉萎缩。肌束颤动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特征性表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可由前角、前根、神经丛或周围神经的损害引起。
(2)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系由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巨椎细胞及其轴突组成。除了面神经核的下部和舌下神经核中支配颏舌肌的亚核只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外,其他的脑干颅神经运动核都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左侧躯体由右侧运动中枢支配,右侧躯体由左侧运动中枢支配。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在延髓下端的腹侧交叉至对侧,而后在脊髓侧束中下降,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数纤维在延髓下端不交叉,称为皮质脊髓前束,可在脊髓白质前联合处交叉到对侧与皮质脊髓侧束一样支配对侧的前角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可由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内囊、脑干或脊髓的损害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