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
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主要处理原则包括逐渐恢复体温,供给热量,液体营养支持及防治感染,同时矫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功能紊乱,纠正器官功能障碍等。还需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正确复温是治疗新生儿低体温的重要措施。对体温稍低者(34℃~35℃)可用预热的衣被包裹置于25℃~-26℃室温中,加用热水袋保暖、热炕、电热毯包裹或母怀取暖等方法,体温多能很快升至正常。
对体温明显降低者(≤35℃),有条件者先在远红外辐射热保暖床快速复温,或暖箱复温,温度高于患儿皮肤温度1℃,随着患儿体温升高,逐渐升高床温,复温速度约0.5℃~1℃/h,待体温升至正常,箱温应设置在患儿所需的适中温度。若新生儿体重小于1200g,胎龄小于28周或体温小于32℃,复温的速度应减慢。(速度不超过每小时0.6℃)。
药物治疗
由于感染是低体温的易患因素,故应适当根据感染性质、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可加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素类抗生素等。
营养治疗
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热量供给从每日210kJ/kg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日419~502kJ/kg。喂养困难者可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液体量按0.24ml/kJ计算。但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二、新生儿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内因
新生儿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糖原和棕色脂肪贮备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分布较多,易于散热。同时新生儿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低下,直接影响到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和能力。此外,先天性脑发育不良也易发生体温降低。
外因
以受寒和感染最为常见。感染时消耗增加,摄入不足,产热不够,休克、缺氧、酸中毒等可能是促发因素。许多非感染性病理因素如窒息、产伤、颅内出血、某些药物(吗啡、安定)等均可引起产热潜能降低或丧失,导致低体温。
以上内容是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备考考点: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望大家在考前准备好考试必备物品和身份证件材料,按照准考证上的时间准时参加考试。为了大家能顺利通过考试,环球网校小编准备了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相关的各学科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等内容,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下载,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