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20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考点解析及相关习题-出血性疾病

环球网校·2019-11-04 14:24:31浏览72 收藏21
摘要 血液系统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其疾病分类详细,内容丰富但较抽象。需要考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去复习。本文环球网校整理分享“2020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考点解析及相关习题-出血性疾病”,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2020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考点解析及习题汇总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备考工作已经全面开启,准备报考的同学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来获知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时间/缴费时间/考试时间/成绩查询等关键时间节点!

出血性疾病考点: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及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分类

分为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复合性凝血机制异常几种类型。

1.血管壁功能异常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2)获得性感染、化学物质、药物、代谢因素(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等)、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减少:①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和其他原因抑制等;②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和其他原因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

(2)血小板增多:①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性: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感染、肿瘤、创伤等。

(3)血小板功能缺陷: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病;

②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3.凝血异常:①遗传性:血友病等;②获得性:严重肝病、尿毒症、维生素K缺乏及DIC所致的凝血因子被消耗;③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因子Ⅷ抗体、因子Ⅸ抗体、肝素样抗凝物质、抗凝药物治疗、原发性纤溶及DIC所致的继发性纤溶。

三、诊断步骤

确定是否为出血性疾病范畴;大致区分为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判断是数量异常或功能缺陷;初步确定为先天性、遗传性还是获得性;如为先天性、遗传性,应进行基因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

1.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中特别要注意发病年龄、出血诱因、出血部位、伴随症状及家族史等。在全面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注意出血部位及特点(表17-7)。对于各种脏器出血,必须排除局部病变的可能性。

2020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考点解析及相关习题

2.实验室检查

(1)筛选试验:常用的有出血时间(Ivy法)、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血块退缩试验、凝血时间(试管法)、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根据筛选试验结果,结合临床可将出血性疾病大致归为两类: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正常或减少,凝血象正常者,归类为血管壁功能异常和(或)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时间、APTT、PT中一项或多项延长而其他结果正常者,归类为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2)特殊试验:①血管壁功能异常的特殊试验:毛细血管镜和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vWF检测等;②血小板异常的特殊试验: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功能(黏附、聚集、释放等)、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③凝血异常的特殊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甲苯胺蓝纠正试验、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测定。

四、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筛选实验

1.血管异常:

出血时间(BT):Duke法正常参考值1~3分,超过4分为异常;Ivy法:参考值2~7分为异常。

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明显减少;②血小板功能异常;③血管性血友病;④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⑤药物影响,如服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潘生丁)等。此检查结果易受检查技术因素影响,目前临床上已基本不用。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计数,血块回缩(收缩)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BT。

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50×109/L时,轻度损伤可有皮肤紫癜,手术后可出血;<20×109/L时,可有自发出血。血小板>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

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和增多的原因见发病机制分类。

血块回缩试验:血液凝固后1/2~1小时血块开始回缩,于24小时回缩完全。

临床意义:血块回缩不良见于:①血小板减少;②血小板功能异常;③凝血因子缺乏:如Ⅷ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缺乏等;④纤溶亢进者,一度形成的血块又会重新溶解;⑤红细胞过多等也影响血块回缩。

3.凝血异常:凝血时间(C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凝血酶时间(TT)。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参考值30~45秒,与正常对照相差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APTT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项有价值的筛选试验。APTT缩短见于DIC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APTT延长见于:①因子Ⅰ、Ⅱ、Ⅴ、Ⅷ、Ⅸ、Ⅴ、Ⅺ、Ⅻ缺乏;②慢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纤溶亢进等所致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③抗凝物质增多,因此它是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为11~13秒,与正常对照相差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活动度(PA)的正常参考值为80%~12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0.8~1.2。

临床意义:PT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项有价值的筛选试验。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②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后期、抗凝药(如双香豆素)的应用等引起的上述凝血因子缺乏;③可用做双香豆素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INR达到2.0~3.0为宜。PT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二)确诊试验

1.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镜,血vWF,内皮素-1及TM测定。

2.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减少:①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和其他原因抑制等;②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和其他原因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

(2)血小板增多:①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性: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感染、肿瘤、创伤等。

(3)血小板功能缺陷: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病;②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3.凝血异常

(1)凝血第一阶段:因子Ⅻ、Ⅺ、Ⅹ、Ⅸ、Ⅷ、Ⅶ、Ⅴ及TF等抗原及活性测定,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

(2)凝血第二阶段:凝血酶原相关检查。

(3)凝血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

4.抗凝异常

(1)AT-Ⅲ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AT):起主要作用的是AT-Ⅲ,主要功能是灭活FⅩa和凝血酶,其抗凝活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2)PC及相关因子。蛋白C(PC)系统:包括PC、PS和TM,通过灭活FV、FⅧ达到抗凝作用。

(3)因子Ⅷ:C抗体。

(4)狼疮抗凝物或心磷脂类抗凝因子。

5.纤溶异常

(1)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正常人应为阴性。

临床意义;这是检测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试验,是诊断DIC筛选指标之一。3P试验阳性主要见于DIC,但应注意损伤性静脉穿刺、非DIC引起的腹腔内大出血或肌肉血肿等亦可以出现3P试验阳性;而DIC晚期FDP以小碎片为主,已无明显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3P试验可出现阴性。

(2)血、尿FDP测定。

(3)D-二聚体(D-dimer)测定。正常参考值(胶乳试剂)<0.5mg/L。

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即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D-二聚体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DI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显著增高。而原发性纤溶亢进患者正常,故D-二聚体检测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疑有血栓形成时,若D-二聚体<0.5mg,则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小,若临床上已有明确的血栓形成,而D-二聚体仍<0.5mg时,则应考虑患者可能有纤溶低下。溶栓治疗患者的D-二聚体可明显增高,当血栓完全溶解后,其含量可降至正常,故D-二聚体检测对溶栓治疗监测有重量意义。

(4)纤溶酶原。

(5)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测定。

(三)特殊试验

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及特殊少见的出血性疾病作的特殊检查,如蛋白质结构分析、氨基酸测序、基因分析及免疫病理学检查等。

点击下一页查看相关习题

【习题】

一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试验是

A.PT、APTT

B.BT、PLT计数

C.BT、PT

D.APTT、PLT计数

E.BT、CT

答案:B

【解析】一期止血筛查试验主要是筛查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之间关系是否异常的试验。常用试验是出血时间测定(BT)和血小板计数(PTL)。

【习题】

出血时间延长通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血友病甲

B.血友病乙

C.因子Ⅺ缺乏症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答案:D

【习题】

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是指

A.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B.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C.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D.纤溶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E.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答案:A

【习题】

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主要包括

A.PT、APTT

B.BT、CT

C.Fg、TT

D.TT、BT、CT

E.PLT计数、PT、APTT

答案:A

【解析】考查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临床应用。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主要包括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习题】

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

B.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

C.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陷

D.两个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均有缺陷

E.口服抗凝剂所致

答案:D

【解析】APTT和PT均延长说明参与内、外两个途径的凝血因子均有缺陷,也包括共同途径中的凝血因子。口服抗凝剂,例如华法令,主要抑制因子VII和X,所以主要是PT延长,而APTT大致正常。

【习题】

APTT一般不延长的疾病是

A.严重肝病

B.维生素K缺乏

C.DIC

D.血友病

E.过敏性紫癜

答案:E

【习题】

3P试验阳性的关键条件是

A.纤维蛋白单体存在

B.FDP存在

C.高凝状态

D.血栓形成

E.纤维蛋白单体与FDP同时存在

答案:E

【解析】3P试验原理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结果。

以上内容就是环球网校分享的“2020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考点解析及相关习题-出血性疾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点击下方按钮,可免费下载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精华复习资料!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