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点击查看: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代谢、内分泌系统》新旧教材变化
垂体腺瘤的分类、检查和治疗:
垂体腺瘤分类:
(1)按肿瘤大小分类:微腺瘤:肿瘤直径<10mm;大腺瘤:肿瘤直径10~30mm;巨大腺瘤:肿瘤直径>30mm。
(2)按细胞嗜色性分类:依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分为嗜酸性细胞瘤、嗜碱性细胞瘤、嫌色细胞瘤和混合性细胞瘤。该分类临床指导价值有限,现少用。
(3)按功能分类:①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占垂体瘤65%~80%: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A.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PRL瘤),是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在非选择性尸检中,PRL微腺瘤占23%~27%,其中大多数生前没有任何症状。
B.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GH瘤),本病以青中年发病较多。主要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ACTH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TSH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E.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
F.混合性肿瘤: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G.未分类腺瘤②无功能腺瘤:占垂体瘤20%~35%,用常规的方法测定血清激素浓度不增加。无内分泌功能腺瘤是惟一的在老年期发病,尤其在男性呈递增趋势的腺瘤。
(3)按生物学行为分类:①侵袭性垂体腺瘤,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的垂体腺瘤,是介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②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检查:
1.内分泌学检查
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影像学检查
(1)蝶鞍像为基本检查之一。在垂体瘤很小时蝶鞍可以没有变化,由于肿瘤日渐长大,可致蝶鞍扩大、骨质破坏,鞍背侵袭等。
(2)CT检查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更小的肿瘤显示仍有困难。
垂体腺瘤治疗:
1.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肿瘤发展,有时使肿瘤缩小,致使视力视野有所改进,但是不能根本治愈。
3.药物治疗
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此外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意电解质及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点击下方按钮,下载临床执业医师完整版高频考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