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章复习要点

环球网校·2016-11-02 10:30:24浏览62 收藏18
摘要   为帮助考生备考复习,环球网校搜集整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章复习要点,希望考生及时关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

  为帮助考生备考复习,环球网校搜集整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章复习要点”,希望考生及时关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分章复习要点汇总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一、病毒的定义

  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必须寄生在活的和敏感的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二、病毒体的概念

  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

  三、病毒的测量单位和病毒的形态

  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各种病毒体的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的约300nm;最小的仅20nm;大多数病毒体小于150nm。

  病毒体形态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痘病毒呈砖块状,噬菌体则大多呈蝌蚪状。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为核酸,在核酸外围有蛋白质外壳,称衣壳。衣壳与核酸在一起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有包膜包围着。衣壳系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

  根据壳粒的排列不同,病毒衣壳有下列几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包膜是病毒在成熟的过程中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故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有些包膜表面有蛋白质性质的钉状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核酸:位于病毒体的中央,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藉此分成DNA病毒或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具有多样性。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决定了病毒的感染性。

  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构成全部衣壳和包膜的主要成分,对病毒核酸具有保护功能;衣壳蛋白和包膜上的蛋白突起可特异地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受体上,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引起感染;病毒蛋白是良好的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此外,有些病毒还含有

  少量蛋白质酶类。

  脂类和糖: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包膜中。有些病毒含少量糖类,也是构成包膜的表面成分之一。因包膜存在脂质,故脂溶剂可除去包膜,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真题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历年必考项-医学微生物学

  为帮助考生备考复习,环球网校搜集整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章复习要点”,希望考生及时关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分章复习要点汇总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病毒缺少增殖所需的酶系统、能量和原材料,只能在有感受性的活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增殖的方式是以其基因为模板,合成与原来一样的基因。这种以病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转录,翻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质,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四个步骤。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一)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千冰温度(一70℃)和液氮温度(一196℃)下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大多数病毒于50℃一60℃ 30分钟即被灭活。热对病毒的灭活作用,主要是使病毒衣壳蛋白和包膜病毒的糖蛋白刺突发生变性,因而阻止细菌吸附于宿主细胞。热也能破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使病毒不能脱壳。

  (二)pH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pH9.0以上迅速灭活,但不同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三)射线r线和x线以及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有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若再用可见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故不宜用紫外线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

  二、化学因素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一般较细菌强,可能是病毒缺乏酶的原故。

  (一)脂溶剂包膜病毒的包膜含脂质成分,易被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所溶解。因此,包膜病毒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即被胆汁破坏。乙醚在脂溶剂中对病毒包膜具有最大的破坏作用,所以乙醚灭活试验可鉴别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

  (二)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很敏感。

  第五节 朊粒

  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最初还称朊病毒。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K抗性,不溶于去垢剂的PrPs(serapie prion protein),至今未查到任何核酸。

  正常人及动物脑组织基因亦编码一种与PrPs相似的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蛋白,对蛋白酶K敏感、溶于去垢剂。

  PrPc与PrPsc的氨基酸序列相似,但二者分子构型不同。现认为PrPsc是PrPc的病理构型。PrPc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转变为PrPsc时即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

  朊粒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为一种潜伏期长,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主要包括人的震颤病或库鲁病,克一雅病及其变种,格一斯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动物的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或疯牛病等。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真题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历年必考项-医学微生物学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