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认为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他提出四种认知失调情况:逻辑上不一致;与社会风气不一致;个人的一贯行为与特殊行为不一致;新出现事物与原有经验不一致。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水平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受教育程度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也有所提高。教育程度与品德的关系,类似于智力与品德的关系。
此外,个体的智力、年龄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对低年级学生,提供正面论据,以免困惑。对于高年级,可以正反两面,使学生感到公正。
2、发挥情感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说理,比较容易产生稳定、长期说服效果。低年级学生多一些情感因素,高年级学生多一些理智因素更合适。
3、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如果态度差距过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产生对立情绪。
4、逐步提高要求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点一点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最终形成良好的态度。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过程,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他认为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与榜样强化。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获得态度。
观察学习是学习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模仿学习是观察者按照别人的言行举止行动。分为直接模仿,直接学习榜样的行为;象征模仿,学习传播媒介中的榜样行为;创造模仿,创造性地模仿榜样地态度和行为;延迟模仿,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再模仿。
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另外,也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与学生相似,有接近感。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
榜样的示范可以有多种方式:1. 直接的行为表现;2.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3.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4.各种传播媒介。
对观察到的行为进行强化,可以促进模仿。强化不仅包括外部强化,还包括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