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指导(1)

|0·2018-11-27 15:37:08浏览0 收藏0
摘要 环球网校及时位考生整理教师考试资料,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指导(1),希望能帮到您。

教材结构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实质: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与能力不同,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4)态度有一定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任何态度都有针对性。

(5)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

(6)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2、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2、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知又称道德认识,是指人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通常表现为人对道德现象或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核心因素是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经常会发生诸如明知故犯之类的错误行为。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教学经验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