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的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与教育有明显关系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场独立与场依存(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赫尔曼?威特金)
2.沉思型与冲动型(这种认知方式是贾罗米?凯冈提出的)
3.辐合型与发散型(美国的吉尔福)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智力测验中引进了一个重要概念――智商(IQ),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是用来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
IQ一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故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