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要求,社会发展的状态和需要,决定着课程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制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二)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没有知识就没有课程。人类对知识的探究方式也影响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同时,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当前人们制定课程目标、选编课程内容的重要原则。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课程理论
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对峙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是近代西方关于普通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三、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对课程类型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标准,这里主要就其中的三种分类方法作简要说明:
(一)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例如,注重加强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的拓展,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教育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3、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提供一定的目标或情境,而过程、方法需要学生自己组织、探索、研究。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能够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了整体,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