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2005年10月28日经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主要章节与内容
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是总则,明确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章是城市规划编制组织,主要目的是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从制度上防止在城市规划修编和调整中的随意性。第三章是城市规划编制要求,明确了城市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第四章是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第五章是附则。
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实现四大转变:
一是实现组织方式由单一政府部门组织编制转变为按照政府组织、老师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组织。
二是重点内容从突出增长速度向控制合理环境容量、确定科学建设标准转变,从侧重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向对各类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转变。
三是范围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转变。
四是实现城市规划由技术属性向公共政策属性转变。
一、 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知识结构体系
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2. 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走城乡协同发展的道路
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认真抓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制定城镇体系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保护资源与环境
3. 优化城市布局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
城市规划要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4.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我国以世界平均水平1/3的人均耕地、1/4的人均水资源支持了占全球22%的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这一国策
5. 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6. 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特色
加强文保单位的保护(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保存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
保护好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城市形象的塑造要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来实现
二、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1.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2. 熟悉城市规划中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及常用方法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
1. 区域环境
2. 历史文化环境
3. 自然环境
4. 社会环境
5. 经济环境
6. 市政基础设施
7.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二) 城市规划调查的方法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三) 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 定性分析
因果分析法――排列相关因素,发现主要因素,找出因果关系,如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
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2. 定量分析
频数和频率分析
集中量数分析
离散程度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3. 空间模型分析
实体模型(可以用图纸表达)
① 投影法――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
② 透视法――透视图、鸟瞰图,用于效果表达。
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用于分析和比较)
① 几何图形法――分析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如功能结构分析。
② 等值线法――等高线图,用于交通可达性分析。
③ 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
④ 图表法――常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四) 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
1.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分析,找寻对策,为城市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2. 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3. 城市规模的研究
城市规模的概念: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一般以人口规模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方法
① 综合平衡法
② 比例法
③ 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
④ 环境容量法
⑤ 线性回归分析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
① 城市自然条件
② 城市现状条件
③ 经济技术条件
④ 历史文化条件
>>> 更多关于城市规划师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