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医院和诊所是患者看病、治病的地方,法律是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武器,所有人对着三个词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六个字放在一起――“医院法律诊所”便是个新鲜的组合了。5月12日,国内首个“医院法律诊所”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成立。
根据哈尔滨当地媒体的报道,“法律诊所”不是医疗单位,也非医院管辖,而是由医院所在地法学会依托街道、社区,整合高校法学老师、职业律师、志愿者等进驻医院,为需要法律援助的患者、医务工作者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据了解,首批成员6名,包括社区工作者、大学教授、律师事务所律师。哈尔滨市还将在211医院、市第一医院等医院推广这种方式。媒体将这一实践视为“从源头缓解医患矛盾和纠纷的新途径”。
其实,“法律诊所”并不是新生事物,大致可以等于法律援助机构,起源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一些美国高校的法学院,创立了一种把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这一教育在教学大纲内,学生可选修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学生选修的过程是亲自处理真实的案件,因为学生要在某一固定的办公地点接待当事人,有点像看病的诊所,所以命名为“诊所法律教育”。
“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关系密切。法学院的学生在接受诊所法律教育的同时,可能在当地的社区中心办免费法律援助办事处。学生每个星期都花一定的时间为有需要援助的市民提供法律服务。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和越南战争的大环境下,这个方式帮助了许多美国穷人。
中国高校在2000年开始引进“诊所法律教育”,诊所法律教育中所需的案件,大量来自法律援助中心。华东政法学院开设这门课后的11个月便提供法律咨询200多次,代理案件20多起,其中多为法律援助案件,涉及婚姻、房产、债务、侵权和劳动争议等方面。
2009年哈尔滨法学会在探索法学会大胆地将“法律诊所”引入社区,被称为“哈尔滨模式”。这种模式下,法律诊所建在社区,法学老师走近群众,打造一个第三方调处矛盾的平台。
2013年哈尔滨政法网的一组数据显示,先后有820多名法学人才走进社区法律诊所积极主动参与工作,各社区法律诊所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0多件,其中参与调解群体性上访事件124起,代理法律援助案件990件,避免了3起恶性伤亡事件。
而此次尝试的“法律诊所”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掌握就医信息和医患法律需求,为法学研究、教学应用收集第一手资料;二是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表达诉求;三是在必要时,作为法律顾问接待求助,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四是协调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违法行为。
正是在哈尔滨这个城市,2012年哈医大一院杀医案如今提起依然令人心痛,此后各类医患纠纷、医患矛盾不断见诸媒体。
而从上面的分析和具体数据来看,“法律诊所”的形式在国内外无论是依托学校,还是社区都曾发挥不小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有理由期待设依托医院的“法律诊所”在调解医患矛盾,解决纠纷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