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陈亚进给《羊城晚报》发来邮件,表达对“寻找最感人医患故事”系列活动及的意见,信中说:
“看了几期报道,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医患互信的重要性。那就是病人的信任是医生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出奇制胜战胜疾病的基本条件,反之失去互信,则谨慎保守,按常规处理,宝贵的生机就此丧失,医学技术也会停滞不前,是医患共同的悲哀!我们实施的亚洲首例腹腔镜辅助的肝脏分隔的分期手术,就是在患者及家属的绝对信任下获得成功,使一个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新生”。
一位临床一线的外科老师,他眼中最感人的医患故事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理解和谐医患关系的?
陈亚进告诉记者,医生唯有在患者充分的信任与支持下,才有勇气去尝试一些新的技术与治疗方法,医学才能不断进步,病人才有更多重生的机会。他回忆起当时为这位晚期肝癌病人尝试新办法、最终获救的过程感慨良多。
原来,62岁的李女士在2013年7月的一次体检时,发现肝部有一个巨大的肿瘤,“几乎占据她右边肝的四分之三,而且在肝内还有一些扩散,甚至有些已经侵入血管。”被确诊为右肝巨块型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即肝癌晚期。鉴于此病凶险难治,一般医生与病人都会选择放弃治疗。因为常规的手术对她没有任何意义。
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病人强烈的求生欲望,28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令陈亚进不甘心就此撒手不顾。仔细分析,他发现,李女士左边的一小块肝脏是完好的,但体积太小,只占标准肝体积不到百分之二十,“如果手术切除掉右边‘坏肝’,正常的肝若体积不超过30%,术后容易肝功能衰竭。能否想办法令‘好肝’长大一点?”陈亚进想起同年4月他在一医学杂志上看到的国外类似手术案例―先将患者肝长癌那边的血管堵住,让所有的血都供应到好的肝脏另一边,待好的肝脏长起之后再行手术将坏肝切除。
由于这样的手术术式选择当时在全中国乃至全亚洲都还没有先例,要让瘦弱的病人连续接受两次开刀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但如果利用腹腔镜微创的方法进行肝脏的分离,可以将第一次的创口减至最小,将风险降至最低。陈亚进向李女士及其家属详细说明了情况,基于对陈亚进的充分信任,李女士决定赌一把―她同意手术,让医生在自己身上尝试新术式。
第一次手术后第八天复查,“发现左肝外叶占标准肝的体积从之前的20%变成了40%,长了一倍多!”只要达到30%就可以进行肝切除手术,陈亚进随后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手术,将所有坏肝脏切除,手术很成功。不久前李女士来到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复查,各项指标皆正常,她能吃能喝,生活如常。
“有时候,不努力就没有生的希望。病人的充分信任与支持,可令医生放下包袱,勇于尝试创新,最终病人或能绝处逢生!”陈亚进感慨道,医生敢于尝试创新、病人对医生充分信任支持,两者合力战胜病魔,这就是他眼中最理想的医患和谐关系。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