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考试动态:2014年上半年各地成绩查询专题|20岁可申请代报名
课程推荐:2014年网课+面授保过班|零基础保过|1v1直播自习室
第2节 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
社会恰似一个大舞台。青年人在度过少年的烦恼之后,来不及做充分的准备,便不得不粉墨登场。他们所面临的是陌生的场景和人物,不熟悉的剧情和场面。升学、就业、恋爱、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迅速扩充知识的需要和为实现少年理想而奋斗的决心等等,这一切,像疾风暴雨一样把他们卷进了人生。他们能适应吗?对付得了吗?如果早年养成的个性和锻炼出的能力能对付眼下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那么青年期就可以顺利度过,如若不然,由适应不良和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例6-8 穆X,男,18岁,应届大学考生。
因高考后心情压抑和紧张而就诊。
主诉:考试前虽然很紧张,但头脑还清醒,思想单纯,只想考进重点大学,没空闲时间想别的问题,但考完后的这些日子里,反而失眠了,心情紧张,每天脑袋发胀,坐立不安。
咨询师:愿意谈谈考试后的想法吗?
求助者:这次考试不太成功,可能不会被重点大学录取,如果这样我就太冤枉了,我念初中时,一直是前三名。高中时在学校也是前五名的学生,全市统考是第20名,都说我准能考取重点大学,可在临考时我很紧张,有的考卷没能答完。这件事我越想越难过。另外,考不取重点大学就只能去外地,我的志愿在外地的大学是非重点大学,这事一想起来就害怕。我从小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父母,我对去外地读书没信心,不知大学里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怎样处,万一出点问题,都不知道找谁请教和商量。我感到很压抑,想大喊几声轻松一下。在中学时我有几个好朋友,这次分开后不知何时能再见,有些失落感。现在我朦朦胧胧地感到要走进社会了,要独立生活了,可是不知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就像黑夜里走路,不知前面还有没有路,每迈一步都提心吊胆、顾虑重重。
该生经一段放松治疗和说理疗法后,奔赴外地读大学,两月后给我们写来了感谢信,内容摘要如下:
“……这两个月我过得还算轻松,虽然功课不比高中三年级那末容易,但毕竟甩掉了七月份的那个大包袱,压力突然减轻。奇怪的是,外省的这所重点大学录取分数比我所要考入的几所大学还高。这样一来,我在这里的录取成绩却倒着数了。目前面临的又是一场新的拼搏,不过,我也不紧张了。……同学基本能和睦相处,现在大家都还多少隐藏着自己,不知混熟了以后又会如何……”
十八岁的青年步人新的生活领域,为知识的获取而拼搏,虽然解除了原有的紧张,但对未来仍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这就是青年人心理问题的特征――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之中。
例6-9 成×,女,18岁,高三学生。
主诉:精神无法振作,不能完成作业,说不出原因地烦躁,不愿上学。有时愿与人谈天论地,有时只想一人呆着。对家里的人反感,饭后呕吐已两个月,常常失眠。
现病史与既往史:就诊前两个月,开始饭后呕吐,经内科、神经科诊查,无异常所见。主诉多梦、失眠、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各门功课在40~50分之间。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脑外伤史和其他躯体疾病。
MMPI测查:D>80,Si>80,Hs>70,Pt>70,Hy>70,F>65,但可信。
MMPI测查显示:疑病、癔病和精神衰弱倾向;内向和抑郁明显。社会交往退缩,性情懦弱,多疑,敏感、封闭,自我中心;依赖性高,易受暗示,在高度精神压力下可伴有躯体症状;主观不适感强,需要同情,防御系统衰弱。
临床观察和通过会谈与调查所获资料虽不如MMH显示的严重,但基本倾向一致。
例6-9续
求助者书面自我描写:“……我觉得人生道路非常狭窄,而且曲曲折折的。因此,总是需要别人来牵引、扶持着行路,从来没有一个人独自走过,也从来没有相信自己能独立行路,不敢独行。当应该独行时,自己却不知如何起步,生怕自己会跌倒,而且没人来扶我……。”
患者母亲介绍患者的近况:“两个月前开始饭后呕吐,不敢吃东西。不进食时做呕吐状。夜间说梦话,内容多和考试有关。近来面临考大学,学习特别紧张。一个月前感冒,结果有两门功课没考好,经受不住就想哭。老师建议休息,但她怕考不上大学,面子不好看。家长和老师都理解她,劝解,但她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父亲对她要求较高,经常教育她“要有理想”。最近她后悔自己读高中,觉得不如读职业高中,省去考大学的事就好了。上初中时,就常常自卑,对考试特别害怕,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
诊断及处理:社会压力所致情绪障碍。施以放松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
随访:治疗一月(三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心情变得平静,可自控,仍有厌学情绪。
从上例可以看到,对于一个就读的青年来说,“学习好”是社会和家庭需要的焦点,而考试又是反映这一焦点的惟一形式。青年学生怕考试的内在原因不完全是爱面子,更重要的是怕考不好无法向家长和社会交账。他们所以焦虑紧张,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学生没把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身的需要。由于自身求知问题不甚自觉,所以多半是为他人读书,为此,社会需要变成了精神压力而不是变成心理动力。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变成动力的问题,是所有青年的共同问题,也是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6-10 陈×,男,19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主诉: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低落,不愿与同班同学一起上课,经常不得已坐在最后一排。睡眠不深,易醒。怕考试,一听说考试就睡不好,吃不下饭,进考场出汗,心慌。
既往史:无任何严重疾病史。
家族史:否认父系和母系有精神病史。
个人史:六岁就读小学,聪慧,学习成绩优秀,后在某城镇重点学校就读中学,六年都是学校第一名,倍受教师和家长赞扬和夸奖,为此而十分自信,地区统考第二名,1990年考入某市重点大学。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考试时,正值患者患重感冒,在考场晕倒。后补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全年级只占第17名,这对患者打击很大。从那以后,见人不爱讲话,上课总坐在最后一排,天天在图书馆不愿与同学一起活动。
与求助者会谈记录摘要:
咨询师:您愿意谈谈刚进大学时的心情吗?当然,如果你不愿说过去的事,谈谈现在的体验也好。
求助者:其实没什么可谈的。值得说的是我进大学后第一年变化太大了。我觉得受不了,受到的打击太大,伤害太深。我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走出考场时都很自信,可进大学以后就不行了。平时课堂提问和课下讨论,我感到别人往往超过我,我受不了。而老师很不喜欢我,总表扬别人,可能对我有成见,补考的题目比别人的考题要难,有意整我。第一年的大学生活是兴高采烈而来,垂头丧气而回。
咨询师:第一年你在全年级是第几名?
求助者:没名次,第17名。
咨询师:全年级多少同学?
求助者:42名,两个班。
咨询师:成绩并不算落后,还可以的。
求助者:比我想的差远了,我从念书没下过前三名。
咨询师:那是在你们当地。可这所大学是集中全国的优秀学生,你如何知道其他地区的第一名就不如你那个地区的第一名呢?
求助者:这我想过,可是我不甘心。别人,特别是父母不会这样看。我觉得是老师偏心眼。
咨询师:你是如何看待老师的呢?
求助者:其实我也不敢肯定是老师不好。可一想到自己的名次下降,就要骂自己,大概还是我自己没用,不是念大学的材料。
咨询师:如果按这个逻辑,大学里只能有三名学生,因为低于前三名的不是材料,你觉得如何?
求助者:那当然不是。我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反正心里很不舒服。
该例经六次治疗性会谈,基本扭转看法。
从该例可以看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一定有严格的思维逻辑和健全的个性。如果在一帆风顺和赞扬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他很可能由骄傲变成自卑,这种青年时期个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往往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根源。
例6-11 李×,男,20岁,未婚,大学一年级学生。
主诉:自高考前出现心悸,高考后心悸频繁。大学第二学期开始后,脑袋发木,头痛,注意力木集中,烦躁。不能控制自己,对各类事情兴趣下降。每逢考试,症状加重,对考试有恐惧感。
既往史:自述,初中三年级时,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时间已到,但尚有一题未答完,心里一紧张突然遗精。后在高中二年级时,又有一次类似情况出现。从那时起,对考试有紧张情绪。
诊断及处理:以认知偏差(对考试看得太重)为基础,由社会因素(社会与家庭对考试的评论)直接引发的情绪障碍。建议施放松治疗和说理疗法。
随访:在门诊放松和说理疗法三周(两疗程)后见效。回校上课后来信报告,考前仍紧张,但可控制。复信建议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以下是患者自我描写摘要:
例6-11续
“……我觉得不自信、过分关注自我和不豁达,这些弱点并非是我的本性。在我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自信和凡事想不开,恰恰是由于考试引起的紧张感延伸出来的东西。……怕失败的体验造成了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长期无法解脱(注:一年大大小小考几十次,哪有空隙来解脱)造成了对考试不自信,对别的事也不自信。……终日处在紧张之中使我怕活在现实之中,愿意生活在“将来”。对未来的憧憬幻想能带给我美好的感情和享受。同时,我也怀念早年的无忧无虑的时光,觉得那最真实,最令人留恋。把过去和将来一比,将来又变得沉重了。惟有对现在觉得没有乐趣,思昔抚今,倍加痛苦。”
例6-12 任×,男,19岁,高中生。
因与邻居孩于打架被诊断为精神病住院两个月,出院后仍在服药。父亲叙述:该生18岁那年,突然要求家长带他去口腔医院矫形,因为同学说他是“托盘嘴”。父母带他去了,医生认为不严重,况且年龄也大了,矫形困难。回家后,总爱照镜子,而后就闹情绪,埋怨父母未能及早带他去治疗。多次到街上和庙会上找摆摊的牙医求治,但终未获得满意的解决。心情十分郁闷,上学不能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下降。一日,楼下的孩子与他口角,说他“托盘嘴”,该生大怒,动手打人,难以自我遏制。警察调解后,认为精神失常,送该市精神病院。该院以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收住院,药物治疗两个月。
出院后,该生心情更加郁闷,不愿与任何人讲话,认为世界上没人能理解他。
咨询师接待了患者,会谈内容摘录如下:
咨询师:你能否谈谈住院治疗的情况?
求助者:如果说我打了楼下那孩子就是精神病,那我承认我有精神病,住院吃药我认可了。(沉默)
咨询师:最后怎样出院的?
求助者:我看到病友一承认有病,很快就放出去了,帮着护士干点活,态度好点就放出去快。所以我就承认有病,就这样出来了。
咨询师:还在吃药吗?
求助者:在吃,不吃睡不好觉,心里烦。
咨询师:能谈谈这件事最初是怎样发生的吗?
求助者:我的嘴长得有毛病(注:实际上下腭略有前突,并无碍),不愿让人说,小学时有人说我,都是闹着玩,我也说他们。可是楼下的那个同学在放学时,当着女生的面说我,我气极了,就打了他。后来就被送进了医院。
咨询师:听你父亲说,你每天都照几次镜子,不知是什么原因,能谈谈吗?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等待)
求助者:这事我没跟别人说过,说了后你笑话我吗?
咨询师:保证不会。
求助者:你看我这嘴巴长得有问题,父母也没及时帮我治疗,医生说矫正不了。我找过一个摆摊的医生,他教我一种矫正方法,我花了五十元才学会的。我每天对着镜子练,可我不愿让别人知道我是在干这件事,不然别人就更注意我了。
(以下会谈,略)
该求助者是一位正在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诊断为“偏执状态”,但从他的临床表现来看,又像是青年人对自我外貌过度关注引起的过度反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治疗性会谈,肯定其外貌无特殊异常,并解释青年期比少年期更加关注自己外貌是一种年龄心理特征,等等。经三次会谈后,略有好转,但对自己的面貌仍然十分关心,只是情绪较前稳定。因家住外地,返乡后未再前来就诊,案例脱落。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官方微博|心理咨询师考试交流QQ群:12766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