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心理咨询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心理咨询师理论之咨询心理学第三节第一单元

|0·2013-03-11 09:53:20浏览0 收藏0
摘要 咨询心理学的第三节第一单元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另外,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精神不正常的人(精神病人)吗?不包括。可是,为什么精神病院里也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科呢?因为精神病人,即心理不正常的人,经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他们已经基本转为心理正常的人,这时,我们不能再认定他们是精神病人,所以,在这时,心理咨询和治疗具备介入和干预的条件。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心理咨询的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帮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类心理问题,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矫治不良行为,理顺人格结构,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非逻辑思维,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深化自我认知,端正处事态度,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适应能力,等等。心理咨询完成上述任务,皆为达到一个目的,即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地生活下去。

  心理咨询的任务,其具体内涵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人人都是生存在身外的客观世界中,但却有各自的内部世界。这两个世界,被人的认知与实践活动连接在一起。所以,两者总是处在既一致又矛盾的状态中。

  我们的内部世界,基本是由以往积累的经验构成;而我们的外部世界,却是由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现实构成。我们的内部世界,可以按我们的意志来编排;而我们的外部世界,却是不随我们的意志而改变的。这两类世界之间的差异,其本身就是矛盾的。当我们对这种矛盾缺乏明确认识,采取了错误应对方式的时候,都会在我们心灵深处,产生困惑不解、烦躁不安,甚至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价值产生怀疑,对自己固有的信仰发生动摇。这些,就是我们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的前提。

  或许大家认为,所谓“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只是一般哲理;可是,细想一下,这种哲理随时随地都在伴随着我们。在认知心理学中,很讲求所谓的“合理认知模式”,把“合理认知模式”当作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我同意这种看法,但是,若想确立“合理认知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真切地了解自己的内、外世界。

  一个心理咨询师,当你面对一位求助者,企图。通过改善他的认知去帮助他的时候,这时,心理咨询的第一任务,就应当是帮助他认清自己的内、外世界。

  由于我们进行的是心理咨询,所以在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时,理应更多地侧重对内部世界的认识与评估,特别是对那些极缺少自知之明的求助者来说,咨询师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通过咨询,有些人惊奇地发现,许多心理问题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一旦理顺了自己内心的情结,软弱的内心世界会变得坚强起来,生活会变得更惬意、更充实、更美满。

  (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求助者经常确信自己的动机和需要是正确的、合理的,认为自己十分清楚需要什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这种盲目自信造成的。

  还有些人,以为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是正确的,从不怀疑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解的准确性。但是,当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师交换意见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他们的观念错了!正是他们自己的错误观念,将他们引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心理咨询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求助者纠正自己的错误思维和观念,与其说是理论的推导,不如说这是心理咨询师们多年临床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于某些求助者来说,帮助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会评估自己的思维、观念是否合理,这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当前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够使他们看清未来的方向,从而为他们加速自我成长,由“自为地生活”发展到“自觉地生活”奠定可靠的基础。

  (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1.面对现实

  生活必须永远面对现实,这是生活的真谛。

  心理咨询应当帮助求助者学会面对现实,帮他们提高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前来咨询的某些求助者,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于不敢面对现实造成的。有的人,由于在现实中遭遇了失败或严重挫折,很可能走上逃避现实的道路。他们可能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回忆,或者固执地坠人未来的想像。它们在回忆和想像中生存,久而久之,对想像和回忆形成依赖。越依赖回忆和想像,越脱离现实;越脱离现实,就越依赖回忆和想像,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人们面对现实需要勇气,而逃避现实并不困难。他们只要用全部时间回味过去、计划未来,现实问题就可以被排挤出局。为此,心理咨询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求助者回到现实中来。

  2.应对现实

  有勇气面对现实,只是学会生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以什么方式、方法去正确地应对现实。

  人对现实事件的反应,大致有三类:(1)感性反应,(2)理性反应,(3)悟性反应。三种反应方式,各有各的用途,在现实的人生中,没有七情六欲,生活质量必然低下;没有理性,会变成无头苍蝇;没有悟性,必然婆婆妈妈,最后连自己都会讨厌自己。所以,三者必备,但各有轻重。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应该屁股坐在理性上,左手握住些感性,右手握住些悟性。如此这般,大概可以活得平稳快乐。

  (四)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任何个体,都有发自人性的依附本能。彼此理解,是满足此类本能的必要条件。无奈,现实世界里的名、利冲突以及其他冲突,打破了人性内在平衡,使依附本能被淹没在这些冲突之中。这种状况使人的心理产生扭曲,体验到孤独、嫉妒、怨恨,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如果协助求助者唤起自己的依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理解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一个人一旦把自己溶解于群体之中,一旦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这层关系,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道德冲突、恢复人性平静的关键。

  (五)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个人的片面经验、扭曲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合理的生物需求,都可以产生片面的自我认知。使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做出错误评估。这时,一个人就会处于“无自知不明”的状态。

  常言“人贵自知之明”。“贵”的意思是说,虽然人能“自知”,但达到“明”的地步,并不容易。所以如此,盖因人的认知会受到种种局限。最大的局限是把“自我的需求”作为“自我认知”的参照系,而不是站在自我之外,使用客观标准衡量自己。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加强修身的途径,但是,通过这条途径能否达到自知之明呢?答案不是惟一的,而是两可的。如果使用客观的做人标准,就可以通过反省自己,进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如果按自我的需要来反思自己,其后果就不是这样了。因为,按“自我实现”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思考的重点常常是“我的需要”而不是“客观的需要”,所以,遇到心理问题时,多半归因于外界阻碍个人成长,而不是“我的需要”是否合理。即便是发现了自己的弱点,也可以使用“自我接纳”的原则搪塞过去。如此,虽然在“自我接纳”的幌子下获得一时平静,但最终仍然不能达到“自知之明”和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

  “自知之明”的目标,是中国文化以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世界的修身标准,它与西方人关系不大。特别是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以及“个人至上”的文化毫无相干。

  (六)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受不合理行为模式困扰的求助者,若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行为模式。只有按这种合理的行为模式生活,他的行动才可以变成“新的有效行为”。所谓“新”,是过去从未尝试过;所谓有效,是说这种行为可以满足他自身发展的需要,如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获得知识的需要、成就感的满足,等等。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启发、鼓励和支持求助者建构“新的有效行为”,可通过公开和直截了当的形式,如明确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或暗示性的方式,如使用类比、列举他人成功的事例,等等。

  有时,求助者的确形成了合理的想法,可是他仍然不能行动起来。当他为此而深感苦恼时,这恰恰是协助他建立“合理有效行为模式”的最佳时机。“合理有效行为模式”是由若干具体的有效行动组成的,所以,心理咨询师应当按计划行事,逐个地协助求助者实施每个有效行动,比如,要建立合理的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必须实施以下若干有效行动:和蔼诚恳地接待他人、平心静气地与人交谈、耐心地倾听别人、真实地表达自己、人情地理解别人、善于原谅他人、名利面前善于退避、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对他人无私援助、对自己恪守勤俭……等等。如此,合理的社会交往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它的反馈信息,就可以使你坚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自律,进而确立满意的自我评价、合理的自我接纳以及在道德水平上的自我肯定。与此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社会需求,清除道德冲突,维持持久的心理平衡,并且建立了维护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只要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鼓励求助者采取有效行为,就可使他摆脱苦恼,达到新的平衡。

  解除心理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求助者能否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在于求助者能否将合理的思想和欲望付诸行动。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3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