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会心团体 $lesson$
1、概述
什么是会心?Moreno(1946)对“会心”的解读是:
两个人的相遇,
两人目光相接面与面相聚,
就在你靠近我的刹那,
我将穿戴上你的眼睛;
就如同你穿戴上我的眼睛一样。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那么,
我将能用你的目光来认识你;
如同,
你亦用我的目光看着我。
上世纪60年代,个人中心理论从个别咨询扩展到团体咨询,在协助人们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杰斯在加州拉吉拉(Lajolla)提出的教育新制度就是建立于“个人中心”原理之上。他假设在一个彼此尊重、彼此以诚相待,大家有感同身受的了解的环境下学习时,“自我实现”的动力就会出现。
罗杰斯将当时存在于美国的许多性质相同的咨询团体统称为会心团体(encountergroup),包括人际关系小组,T-小组,敏感训练小组,个人成长小组,人类潜能小组等。这些团体尽管名称各异,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都注重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团体咨询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促进个人的成长,包括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寻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等。会心就是指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概括了这些团体咨询最根本的特点。因此,会心团体被视为发展性团体咨询,或成长性团体咨询。
日本咨询心理学家国分康孝把会心团体的原理概括为6条:
自我知觉。不同于自我洞察,更强调体验自己此时的感情。
感情表现。觉察到真实的自我,就要将它表现出来,这里的表现是指感情。
自我肯定。用语言的及非语言的形式坚持真实的自我。
接受他人。培养接纳他人的能力,最好的训练是倾听。
有信任感。相信他人行为的一贯性,建立良好的关系。
完成角色。为了在现实世界里表现真实的自我,必须通过自己的角色来表现才是现实的。
会心团体的原则是从“以个人为中心”发展而来的“以团体为中心”。会心团体咨询中成员相互尊重,信任,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参加者降低社会屏障,毫不受防御机制阻抑地揭示自己最核心的情感,即真实的自我。团体指导者与参加者积极地鼓励其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显露出那些平时从未表露出的态度,使每一个成员都被其他人如实地看待,并从其他成员的反应中得到关于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以便真正地认识自我。这个过程虽会有曲折,成员间也可能出现冲突,但这是暂时的。在团体的发展中会使每个成员体会到其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增加成员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加强责任感,改变自己不适应的行为,学会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使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事实上,会心团体从动力学角度弥补了“一对一”心理咨询的重大缺陷:传统心理咨询理论认为,咨询过程就是咨询师和咨客双方在角力。咨客内心中有某些不利于他走向心理健康的因素,咨询师要对抗它们。实际上,对于咨客而言,咨询师只是他环境中的一部分。除了咨询师,他还要接触许多人,许多事。将他的心理推向不健康的因素基本都在这个环境里。单个心理咨询师要想借自己的力量和这么强大的社会力量拨河,胜算并没有多少。影响力肯定不及一个团体。
当然,会心团体并不能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罗杰斯坦率地说出了它的不足:由于这是人为建立的团体,团员们在会心团体里能够敞开自己,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往往又会恢复原样,并不都能主动促使原来的环境走向开放。由于团体交流中留给个人的时间有限,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常常不能解决,团员在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仍然应该求助于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正因为会心团体的价值和局限性,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心理健康事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能解决一切心理问题,但不能没有它来参与心理问题的解决。
2、产生和发展
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Therapy)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oges,1902-1987)。该疗法发展于四十年代。
发展过程:
罗杰斯在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心理疾病的治疗与人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与人际关系的交往有密切的关系,心理治疗应以治疗者和当事人之间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外部指导或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和促进内部成长的关系。
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42年罗杰斯《治疗与心理咨治疗》出版,倡导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1951年《当事人中心治疗法》出版,强调以当事人为中心,积极促进当事人的成长。
第三阶段:六十年代,罗杰斯发表《成为一个人》,着重研究当事人如何在心理治疗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以及探讨有助于个人改变的治疗关系,发展了个人中心治疗。
第四阶段:七十年代,罗杰斯发展了个人成长团体-会心团体。
3、基本理论
(一)人性观
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他把这种方向叫做“造型倾向”。罗杰斯坚信:
1、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
2、人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
3、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值得信赖,可以合作。
4、人有潜在的能力足以有效的解决生活问题。
5、人有能力自我导引,迈向自我实现。
罗杰斯也承认人有侵犯冲动和多种复杂的心理冲突,但解决这些冲突不应采取心理防御的态度,心理防御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甚至是有害的。当一个人从防御中解放出来,能对自身的多种需要和社会要求全部开放时,他的反应会是积极的、前进的、建设性的。
罗杰斯相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和实现自己。因此,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将一个具有充分潜能的人早已存在的能力释放出来”.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二).特点
1、以人为中心
2、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
3、非指令性技巧
(三)基本原理
1、个人中心治疗的基本假设
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人有不需要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自己以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建立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使当事人体验到那些以前被自己否定和扭曲的感觉,学习接纳自己,增进自我觉察,他们就能朝着自我导引的方向成长。
2、个人中心治疗的条件
罗杰斯认为,治疗者的态度、个人特质、治疗关系的性质是治疗过程中首要决定因素。而治疗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则是第二位的。治疗者的态度和治疗关系建立的核心条件是主要有三条:即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感的了解。
(1)真诚一致是指真诚与真实,或治疗者自身的和谐一致,既治疗员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要任随自身内部的感受和态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流露,使当事人感受到治疗员对自己的真诚态度,不怀疑治疗员有任何保留,就能使当事人发生内在的改变,并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接纳人有权产生自己的感受。治疗者对当事人的接纳与关怀是无条件的,由此创造一种有利于当事人转变自我概念的气氛,无论当事人当时的感受如何,治疗员都应予以理解,甚至是珍视。
(3)同感的了解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同感的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的倾听。治疗员的倾听和日常生活中的听是不同的,有经验的治疗员能完全进入当事人内心世界,不仅能理解当事人自己意识到的部分,甚至对当事人自己尚未觉察的潜意识层的意思也能觉察出来,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本人。这对当事人的转变有重要的作用。
治疗员如果具备这三种特质就能营造一种促进成长的气氛,使当事人在其中可以向前迈进,而达到他所能成为的人。
3、个人中心治疗的目标
个人中心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当事人成长,这样他们就更能克服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治疗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氛,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使当事人能减少防卫,真实地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扰成长地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愿意进步,以及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在达到这个目标前,当事人必须先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面具,从虚假的背后显现出一个不断实现的人,并且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评价的内在资源、愿意不断成长。治疗员通过真诚、无条件关怀和同感的了解,提供一种安全、接纳、信任、尊重的治疗气氛,使来访者在良好的治疗关系中自由、深入地自我探索,进而觉察影响成长的各种障碍,使来访者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
治疗的结果:
(1)使当事人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和积极的评价
(2)使当事人增加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性格较健康
(3)使当事人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较为接纳
(4)使当事人较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较能克服压力
(5)使当事人行为上表现得较成熟,适应能力增强
(四)自我理论
“自我”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关于心理失调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他对自己的看法而定的。
1自我的结构与内容
罗杰斯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与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含义是不同的,它不是指某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而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但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低估自己会使人自卑;高估自己会使人自傲。罗杰斯还提出“理想自我”的概念,这是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在自己心目中有很高的价值。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二者差距太大,使人焦虑不安;二者差距的缩小会使人感到幸福和愉快。
2自我的形成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最主要的是通过与环境中所出现的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交流逐渐产生自我概念。
一个人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其儿时能否得到积极的关注有关。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喜爱等态度会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满足,儿童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但父母的关注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罗杰斯把这种条件称为价值条件。价值条件的反复出现,儿童就会将它内化为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准则。但此时问题就会发生:儿童迫于价值条件,往往会迎合父母或他人的评价,而拒绝对自身经验(如愿望和体验)的评价,于是和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自我的不协调状态便会出现。罗杰斯认为,理智而民主地对待儿童的行为是可取的态度。例如,当儿童有了过失的时候,父亲并不因此而轻视、斥责和惩罚他,而是以诚恳的态度认可孩子的感情,同时又适当地指出他的过失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儿童就不会因此而出现自我不协调的状况。
3心理失调的原因
自我的协调一致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当一个人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了不一致、不协调,个体否认或歪曲经验,就会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的状态,出现心理失调。自我不协调在心理失衡者身上有明显的表现。例如,一个人意识到“我是怎样的人”,同时又认为“我不该是这样”的时候,内部的紊乱就不可避免。治疗的宗旨就是要把不协调的自我转变为协调的自我。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治疗过程中的关系和气氛。
(五)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
1、治疗关系的作用
罗杰斯认为,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适当的环境使人的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在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
如果治疗员和当事人之间能发展出一种相互信任、无条件地接纳对方、充满真诚坦率、愿意倾听彼此心灵的自然流露,就能有效地促进当事人在自己地心灵世界作探险旅行,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解、肯定自己,同时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面对困扰和处理问题,这样也就为他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2、治疗关系建立的条件
治疗关系需具备哪些特点,才能有助于创造一种适宜的心理气氛,使当事人在其中能经验到必要的自由,以促进人格的改变?下列六点是人格改变的必要及充分条件:
(1)治疗双方有心理上的接触。
(2)当事人表现出不一致。
(3)治疗员在治疗关系中是一致或统整的人。
(4)治疗员对当事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或真正地关怀。
(5)治疗员对当事人的内在参考架构有同理的了解经验,并尽力将这种经验告知当事人。
(6)治疗员的同理的了解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沟通给当事人只是最低程度应达到的标准。
罗杰斯假设如果这六种条件存在一段时间,建设性的人格改变就会发生。这六种条件不会因为当事人类型不同而改变。此外,这些条件是所有治疗法的必要及充分条件,并且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而不仅限于心理治疗。
3、构成治疗关系的核心
从罗杰斯的观点看,平等感是良好治疗关系的特征,因为治疗员并不把其知识当成秘密,也不企图把治疗过程神秘化。当事人的改变主要就是依赖这种平等关系。当当事人体验到治疗员是以接纳的态度聆听他,就慢慢学会怎么以接纳的态度聆听自己。当他们发现治疗员关心和看重他们,他们也会开始看重自己。当他们感受到治疗员的真诚,就会去除伪装,对自己及治疗员表现真实。
(六)理论特色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征表现为:
1、对人性正面而乐观的看法
对人性正面而乐观的看法,以及重视人的内在主观经验,强调当事人的积极主动的角色,以及自我负责与自我指导能力。相信人具有成长、健康和适应的能力。当治疗员怀着这样的信念去对待当事人和治疗,就会出现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治疗取得进展,推动当事人发生改变,
2、注重人而不是人所呈现的问题
注重人而不是人所呈现的问题,在治疗中当事人是核心。强调治疗员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理解。治疗员应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当事人的自我观念,并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愿望。并相信当事人自身存在着治愈疾病的潜能,自己有责任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治疗员的作用在于启发这种责任心和促进当事人自身治疗疾病潜能的实现。
3、治疗历程是关系导向,而非技术导向
个人中心治疗强调良好的治疗关系是使当事人积极改变自我,迈向成长的重要条件,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历程,并从理论上阐明了良好关系导致改变的机制,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的了解。这些已经成为各种心理治疗与治疗学派的共识。
4、重视治疗员的人格与态度,而不是他的理论与技术
强调治疗员在治疗过程中的作风和态度是激发当事人积极性,促进他人格改变的关键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员不是权威、不是老师,而是当事人的朋友,以一种真诚、尊重、信任、温暖的态度陪伴当事人,让他在安全的气氛中,自由表达此时此刻的感受,探讨自己,学习承担责任。
5、运用范围广泛
个人中心治疗并非只是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它同时也是一套信念和态度。罗杰斯相信它同样地原则适用所有的人。比如,罗杰斯在谈到以人为中心疗法中所指的治疗关系并不局限于治疗过程,“我长久以来已有一个信念,就是相信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只不过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例子。事实上我深信同样的法则是辖制着所有的人际关系。”
4、典型技术
一、个人中心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治疗策略与技术
个人中心治疗不追求特殊的策略和技术,而是把重点集中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使得当事人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在感受。治疗员的最大策略就是把他自己作为一种手段,把整个人投入到关系中去,通过表现自己的真诚、关切、尊重、善解人意来创造出所需要的良好关系。从这个角度说,与其把个人中心治疗看成“治疗”,不如看成两个真诚相待的朋友的心与心的沟通。
个人中心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个别谈话治疗,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个别治疗常用技巧
在心理治疗的时候,个人中心治疗使用的主要技巧就是倾听技巧:开放式询问、情感反映、澄清、简洁具体、同感地回应、接纳、对质、尊重、了解、分享、释意、鼓励、自我表露等等。而很少用影响性技巧。实践中治疗员经常会遇到当事人要求给予指导、解释的压力,尤其在开始阶段当事人还不习惯这种不指导、不引路的治疗方式的时候。面对压力,治疗者一方面表达理解对方的不满,另一方面又“顽固地”不予指导。直到最后,当事人终于领悟到别人的指导不起多大作用,或者不再对获得指导抱希望,而端正态度,靠自己,自己对探索负责。到了这个时候,会谈就比较有效率了。下面选择几种技巧加以阐明。
1、倾听
治疗员满怀热情投入地、认真地听,用当事人地眼光理解他,治疗员必须能够辨别当事人的感受,准确地听懂他们所传递地信息,以及反射出他们所欲沟通地深层次涵义。主动倾听不仅能使听者真正理解一个人,而且对于倾诉者也有奇特的效果。当倾诉者发现他真正被人理解时,会出现一系列变化:首先是觉得他终于能被人理解,消除了个人的孤寂感并表现出内心的感激之情,然后,似乎是得到了一种解脱,会谈出更多的心里话。这正是向康复转变的开始。
2、同感
同感的回应指治疗员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的了解,如同感受自己一样,并将他感受了解到的传达给对方。要达到同感,治疗员必须放下自己个人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的从当事人的参照标准看待和感受事物,无条件接纳当事人的感情、态度,并且能够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当事人的了解。罗杰斯相信,当治疗员能掌握当事人内心世界里的真实经验,就像当事人所看到及所感受到的一样,而仍不失其自我认同的独立感时,当事人的建设性的改变就会产生了。
(1)体会患者的感受
(2)将感受向病人传达
(3)了解感受的意义
(4)放在当事人的地位尝试感受
(5)协助患者表达、探索与了解
(6)不同于同情(居高临下)
共感的理解应包括三个方面:1.咨询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站在以来访者的角度共感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2.咨询者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达给对方。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促进其内在心理机制的恢复。
3、尊重
(1)无条件尊重
(2)非占有式关怀
(3)接纳为先决条件
(4)温暖的态度
(5)关注聆听与回应
(6)不等于观点一致
4、真诚
(1)真实、诚实、可靠
(2)开明、开放、统合
(3)心口一致,言行一致
(4)自由与自然表达真正的自己
(5)可以表露自己的失败与过错
(6)不流于表面化及过长自我表达
5、观察
为避免治疗关系受阻,治疗员必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促进了解的前提和途径。治疗过程中,治疗员的观察表现在:
第一,从当事人的行为包括他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来寻找线索;
第二,从当事人的说话特别是所用词汇了解他的情绪状况;
第三,注意当事人语调的缓急高低;第四,通过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等了解他的内心感受。
6、对质
当治疗员发觉当事人的表达、认识、行为出现不一致、不协调和矛盾的地方时,向他指出提问,以做出澄清。运用对质的前提是已经有接纳、尊重、同感、真诚和温暖出现。
否则将会威胁治疗关系,导致危机出现。对质的功能是协助当事人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提高自觉促进了解;协助当事人发现和了解自己对他人的一些混淆感受与态度;使当事人有机会对自己错的假设或假想世界有所醒悟而重建合理的假设或对现实有正确的认识;预见和防避危机减少错失;让当事人学习在必要时有能力去对他人对自己做出对质;指出当事人在运用资源时的矛盾然后协助他善用被忽视的资源;帮助当事人不致仅仅停留在领悟阶段,认识的行动的重要而采取行动。
二、会心团体心理治疗
会心团体是罗杰斯开创的人本主义团体心理治疗的形式。适用于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及其他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会心团体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比如,都是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等。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参加者虽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活动。会心团体应由1-2人主持。主持人应为治疗员或心理医生。
活动过程经历三个阶段:相互了解和接受阶段;正式活动和治疗阶段;活动结束阶段。
会心团体的活动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活动次数。少则三五次,多则十余次。一般每周活动1-2次,最好安排在周末,把会心团体的活动和周末业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当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可暂告一段落的时候,大家可谈论何时结束,准备彼此分别。如有再次集合交流体会的需要时,还可约定集合时间,如一周、半月、一月两月或半年后再进行交流等。
治疗适应症
以人为中心治疗主要被用在个别治疗和集体治疗中。原则上适应所有的人,无论是正常的,或是心理有障碍的人。不适合无法进行口语沟通的当事人。
以人为中心治疗并不局限与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到治疗以外的领域,如以人为中心的教导与学习、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培训、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等。特别适合用在危机处理的初始阶段,也应用在行政管理中。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具有应用价值。
代表技术---支持疗法
一般性心理治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当求治者面对严重的心理挫折或心理创伤,如发现自己患了癌症而无法医治,或发觉自己的配偶有不忠行为,或面临亲人受伤或死亡等意外事件时心理难于承受,难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精神几乎崩溃,感到手足无措,需依靠别人的“支持”来应付心理上的难关时,由施治者提供支持,帮助其应付危机。精神支持疗法创于1950年,是由Thorne首先提出的。它是目前我国使用很广的一种心理治疗概念。这一治疗方法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是医生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评理、说服、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法,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过程。
支持疗法的另一含义,是指对求治者的人格不成熟、情感脆弱或患有慢性精神障碍、退化性障碍,需要施治者长期支持与照顾,以降低复发或恶化的可能性,增强应付现实的能力。支持疗法的治疗原则是:
(1)提供适当的支持。当一个人心理上受到挫折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关心。因此这一原则就在于提供所需的心理上的支持,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向等等,以协助求治者度过困境,处理问题,应付心理上的挫折,但需注意的是:施治者的支持要适度、且有选择性,就像父母不宜盲目疼爱或袒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通常说来,“支持”不是“包办”,施治者要考虑求治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的严重性、自身的性格及自我的成熟性,应根据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应付困难的经过而做适当的支持,此外,支持并非仅口中说说,而应在态度上有真切表示,让求治者体会到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糟。同时,鼓励患者所叙说的要有事实依据,不能信口开河、乱编一气,否则对方不会相信并接受的。
(2)调整对“挫折”的看法。协助求治者端正对困难或挫折的看法,借此来调节并改善其心理问题。例如:作父母的常因子女顶撞或不听话而气愤难平、施治者可帮助父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说明子女向自己的父母表示意见,甚至提出相反的见解,是可喜的事情,这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并非完全是不敬长辈的表现。假如能以此想法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就不用特别生气,也就能以稳重的心态去应付年轻人的言行了。总之,检讨自己对问题和困难的看法,调整对挫折的感受,常能改变自己对困难的态度,使自己用恰当的方式去面对困难,走出困境。
(3)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此原则是帮助求治者,对可利用的内外资源进行分析,看是否最大限度运用了“资源”,来对付面临的心理困难和挫折。所谓资源,其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家人与亲友的关心与支持、家庭的财源与背景、四周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可供给的支持条件等等。当一个人面临心理上的挫折时,往往会忘掉可用的资源,而不去充分利用,经常低估自己的潜力,忽略别人可以提供的帮助。心理医生应在这方面予以指导,助其度过难关。
(4)进行“适应”方法指导。其重点之一就是跟求治者一起分析,寻求应付困难或处理问题的恰当的方式方法,并指导求治者正确选用。例如:因害怕父母生气而不敢给父母看成绩平平或糟糕的成绩通知单,是躲避问题的适应方式;自己没信心而怀疑自己的配偶不贞,因而常常吵架,破坏夫妻感情。这些都是不明智、不健康的处理方式。因此指导求治者只有面对自己功课不好的现实,请教父母,迎头赶上,才是积极的适应方法;尽量与配偶和好,保持良好感情,不但可维持夫妻关系,还可提高信心。支持疗法的重点可放在分析、指导求治者采用何种方式去处理心理上的困难,并考虑如何使用科学而有效的适应方法。
支持疗法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疗法,不管施行何种模式的心理治疗,支持疗法的原则都宜采用。然而,更确切地说,支持疗法特别适宜下列诸种情况:①求治者遭遇严重的事故或心理创伤,面临精神的崩溃,急需他人的支持来度过心理上的难关;②求治者的自我能力脆弱或未成熟,需他人给予长期心理支持,以免精神状态恶化;或者,刚从严重的精神疾患恢复,面临应付现实环境、需要适应现实的康复期;③在开始心理分析性治疗或其他特殊模式治疗之前,宜使用一段支持性心理疗法,建立求治者与施治者的良好关系,稳定求治者的情绪,为特殊性的治疗做准备;④不适合尝试分析性或其它特殊性心理治疗的病人,宜采用基本的、稳定性支持疗法;⑤施治者未接受特殊的心理治疗训练,或临床经验不足时,宜使用基本的支持疗法。
在使用支持疗法时,施治者同时应注意,对求治者的过分关心、同情与长期保持,可能会使求治者丧失自行适应、康复及成长的机会;或者造成求治者对施治者动机的误会,产生非治疗性的关系。因此,即使是最基本最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也得经历适当的训练和经验,并接受督导。
5、会心团体在中国的发展
以樊富敏为主导的倾向于教育的团体领导者,继承了会心团体的一些精华部分。在心理教育团体,以及心理预防团体方面,做出了贡献。
以韦志中为主导的倾向于心理治疗的团体领导者,继承了会心团体的部分精华,尤其是会心的当下动力原理。又结合现象学、艺术、本土文化特点,整合出另一种风格的本土会心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