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三)反通货膨胀的政策$lesson$
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政府应当如何反通货膨胀,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呢?宏观经济学提出了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用制造经济衰退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二是用收人政策反通货膨胀。
1. 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这是一项反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由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起因是过度需求,因此,只要抑制总需求,就可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在政策上,政府可以通过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要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应当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国外的需求即净出口的减少,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减少。在总供给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减少会导致价格水平的降低,从而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但这也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从而引起经济衰退。如图7―4所示。
在图7―4的坐标中,纵轴为通货膨胀率,横轴为产出水平。坐标中的垂线代表潜在产出水平,AS线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线为总需求曲线。假设总供给为AS线不变,经济中最初的总需求曲线为AD1线,这时的产出水平为Y1,高于潜在产出水平Yc,通货膨胀率较高为 ,说明这时的经济在高点运行,资源被过度利用,经济出现过热。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了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从AD1线左移到ADc线,这时的通货膨胀率就会从 下降到 ,但是产出水平也相应下降到Yc的水平。通常,当产出水平达到Yc时,在经济社会中也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假如这时的通货膨胀率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也就意味着政府所追求的政策目标实现了。如果认为 的通货膨胀率是不能容忍的,政府就会继续减少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当总需求曲线移至AD2线时,通货膨胀率会进一步下降到 ,但是产出水平则进一步下降到Y2。这时,由于实际产出水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经济中的实际失业率会高于自然失业率。由此可见,如果政府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压缩总需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也会使经济出现一次明显的衰退过程。经济衰退不仅意味着产出水平的减少,也意味着失业的增加。
用经济衰退来抑制通货膨胀,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即渐进主义的政策选择与激进主义的政策选择。渐进主义的政策选择的基本目标是以较缓的经济衰退和较低的失业率为代价在较长的时间内来降低通货膨胀率。这就意味着在政策措施上,政府应当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紧缩的力度应当较小,在较长的时间内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
与渐进主义的做法相反,激进主义的政策选择是以较大幅度的经济衰退和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的。这就意味着在政策措施上,政府会采用较大力度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激进主义的政策选择虽然能够迅速地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一定会造成较大幅度的经济衰退。
既然通货膨胀率的降低是以经济衰退为代价的,那么,这一代价的大小应当如何衡量呢?为此,宏观经济学引入了“牺牲率”这一概念。所谓牺牲率,就是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结果的GDP损失的累计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率之间的比率。假定一项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在3年时间内把通货膨胀率从10%降低到4%,即通货膨胀率降低了6%,其代价是第一年的产出水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10%,第二年低8%,第三年低6%,则GDP的总损失是24%=(10%+8%+6%),于是牺牲率即为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