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

(一)资料

2017年1月初,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实施方案对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具体审计措施及所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做出安排,部分摘录如下:

①抽查产成品明细账,与总账相核对,以证实生产成本的真实性;

②抽查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日期,确定其归属期,以证实生产成本截止期的正确性;

③组织对存货进行监督盘点,以证实账面记录的存货是否确实存在;

④逐笔审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以证实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2.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的分析程序,发现该公司销售的几种产品中,有一种产品的毛利率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乙公司相关人员提供了如下解释:

①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

②该产品的营销费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③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

④该产品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3.审计人员对某产品生产成本会计记录进行抽查,发现其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记录了下列项目:

①直接人工费350万元;

②因自然灾害造成的A材料净损失250万元;

③用于公益性捐助的B材料成本50万元;

④由制造费用明细账分摊转入的车间水电费70万元。

4.审计人员抽查生产成本明细账发现,E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借方余额60万元。经审计确认,该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的记录正确无误,贷方发生额多计100万元。2016年度E产品未对外销售。

5.审计人员对库存A材料进行监盘时发现,盘点确认A材料实际库存量为2 000吨,账面记录的结存量为2 300吨。仓库保管员解释因仓库容量有限,300吨A材料委托其他企业代为保管。审计组成员提出以下四种意见()。

①直接认定账实不符;

②向保管材料的企业函证;

③建议乙公司调整账面记录;

④向乙公司索取委托代管的书面证据。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多选题

“资料1”中,审计实施方案列明的审计措施无法实现相应审计目标的有:( )

A

抽查产成品明细账,与总账相核对,以证实生产成本的真实性;

A

抽查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日期,确定其归属期,以证实生产成本截止期的正确性;

A

组织对存货进行监督盘点,以证实账面记录的存货是否确实存在;

A

逐笔审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以证实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A,D
解析

选项A抽查产成品明细账,与总账相核对,可以用来证实生产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但是不能证实生产成本的真实性;选项D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应当记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逐笔审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证实的是存货跌价准备“冲回”的合理性。


多选题

“资料2”中,乙公司提供的解释中,审计人员认为与毛利率增长不相关的有:( )

A

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

A

该产品的营销费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A

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

A

该产品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B,C
解析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分析其变动合理性。毛利率变动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售价变动、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品总体结构变动、产品销售结构变动等。


多选题

“资料3”中,审计人员可以做出的初步判断是本期该产品生产成本( )。

A

会计记录正确

A

被高估250万元

A

被高估300万元

A

被高估370万元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C
解析

 250+50=300(万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自然灾害造成的材料损失和公益性捐赠

的材料成本不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


多选题

“资料4”中,审计人员初步认定这一审计发现对乙公司本期财务核算的影响是:( )

A

期末在产品虚增100万元

A

期末在产品虚减100万元

A

期末存货虚增160万元

A

期末存货虚减160万元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表示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贷方发生额表示本期完工的产品成本,期末余额表示在产品的生产成本。贷方多计100万元,会导致期末在产品虚减100万元。


多选题

“资料5”中,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中正确的有( )

A

直接认定账实不符

A

向保管材料的企业函证

A

建议乙公司调整账面记录

A

向乙公司索取委托代管的书面证据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B,D
解析

存货监盘作为存货审计的一项核心审计程序,如因为位置等原因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实施监盘,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替代审计程序。


历年真题
资料下载

注册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