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相关推荐:2018年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中药知识活血化瘀药汇总
【中药名】蓍草
【别名】一枝蒿、锯齿草、蜈蚣蒿、飞天蜈蚣。
【英文名】Achillis Herba。
【来源】菊科植物蓍草Achillea alpina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茎直立,被疏贴生长柔毛。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0.7~1.5厘米,羽状中深裂,裂片线形,锐尖,有不等锯状齿,上面近无毛,有腺点或无腺点;无柄。头状花序,直径7~9毫米,排成宽约4厘米的圆锥伞房状;总苞钟形,总苞片3层,覆瓦状,宽披针形;托片与总苞片相似;舌状花5~11朵,舌片白色,卵形,长2~3毫米,先端3小齿;筒状花白色。瘦果宽倒披针形,有翅,无冠毛。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生于山坡草丛、沟谷湿地或灌木丛中。在国内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季花初开时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茎深灰绿色至浅棕绿色,圆柱形,长30~100厘米,有明显棱线。叶多卷缩,灰绿色或稍深,质脆易碎。花序中主要为淡棕色总苞,并有少数黄白色舌状花留存。气微,味微辛。
【性味归经】性平,味酸、苦。归肺经、脾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临床多用于经闭腹痛、急性肠炎、阑尾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和毒蛇咬伤等。
【药理研究】有镇静、解热、镇痛作用;抗菌,抗炎。10%鲜草醇溶性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有机酸及其生物碱、琥珀酸、延胡索酸、a-呋喃甲酸、乌头酸、香豆素类和氨基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有小毒,孕妇忌用。
【相关药方】①治感冒发热,头痛:蓍草15克,水煎服;或蓍草12克,菊花6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②治头风,年久头风痛:蓍草捣绒绞汁,滴耳心。(《贵州草药》)
③治风火牙痛:蓍草捣绒,揉擦两太阳穴。如痛不止,再取叶塞于痛处。(《贵州草药》)
④治风湿疼痛:蓍草30~60克。煎水熏洗。(《内蒙古中草药》)
⑤治经闭腹痛:蓍草叶10~1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跌打损伤:蓍草全草30克。泡酒涂擦。(《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痔疮出血:蓍草9克,败酱草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⑧治肿毒:蓍草叶10~1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小编整理的《2018年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活血止痛药:蓍草》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帮助。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环球网校师承/确有专长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