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招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三

环球网校·2016-06-16 15:47:27浏览151 收藏45
  【摘要】考前做大量试题可以帮助考生总结考试重点难点及侧重面,下面是环球网校教师招聘考试频道诚意整理的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三,助力备考,预祝大家顺利过关。

  点击查看: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小题,共30分)

  1. ( )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2. 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 )。

  A. 思想政治教育

  B. 法律教育

  C. 性教育

  D. 道德教育

  3.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的是( )。

  A. 能力高低

  B. 运气好坏

  C. 外界环境

  D. 任务难度

  4. 桑代克提出众多学习律,其中描述动机的是( )。

  A. 效果律

  B. 准备律

  C. 练习律

  D. 同化律

  5. 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

  A. 较高的水平

  B. 较低的水平

  C. 非常高的水平

  D. 中等水平

  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 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力求成功者会( ),避免失败者会( )。

  A. 可能选择 回避任务

  B. 回避任务 犹豫不决

  C. 坚决选择 可能选择

  D. 可能选择犹豫不决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 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 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9.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 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

  D. 发现学习

  10. 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

  A. 徐特立

  B. 蔡元培

  C. 杨贤江

  D. 陶行知

  11.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行动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12.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

  A. 痕迹衰退说

  B. 同化说

  C. 干扰说

  D. 动机说

  13. 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读书指导法

  D. 演示法和实验法

  14. (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A. 加涅

  B. 布卢姆

  C. 桑代克

  D. 奥苏贝尔

  15. 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

  A. 正式交往

  B. 非正式交往

  C. 单向交往

  D. 双向交往

  16. 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水平。

  A. 超常

  B. 较高

  C. 普通

  D. 弱智

  17.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 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A. 正迁移与负迁移

  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 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9.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 内容改革

  B. 方法改革

  C. 课程改革

  D. 途径改革

  20.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 专政型

  B. 指导型

  C. 民主型

  D. 溺爱型

  编辑推荐:

  陕西咸阳市2016年事业单位招聘教育类531人 |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2016年教育系统教师招聘195人

  教师招聘热点:面试不分文理科

  面试中的如何展现自己专业的同时又能掌握主动权

  如何在教师招聘面试中保持一个好心态 | 教师招聘热点:面试不分文理科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招聘频道和教师招聘论坛,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手动Ctrl+D收藏,方便查阅。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三相关信息。

  【摘要】考前做大量试题可以帮助考生总结考试重点难点及侧重面,下面是环球网校教师招聘考试频道诚意整理的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三,助力备考,预祝大家顺利过关。

  点击查看: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汇总

  21.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 洛克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22.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3.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24.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 信号学习

  B. 言语联结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学习

  25. 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被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

  A. 直觉的道德感

  B. 想象性的道德感

  C. 伦理性的道德感

  D. 感性的道德感

  26.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

  A. 服从

  B. 从众

  C. 去个性化

  D. 认同

  27. 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班集体建设

  B. 搞好教学工作

  C.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 教书育人

  2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

  A. 中央

  B. 地方

  C. 学校

  D. 家庭

  29.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 科技进步

  B. 生产发展水平

  C. 政治需要

  D. 产业革命

  30. 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境,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 )和效果评价。

  A. 应用与迁移

  B. 应用与分析

  C. 分析与迁移

  D. 应用与反思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共10分)

  1. 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

  2.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3. 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 )

  4. 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

  5.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

  6.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

  7.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

  8.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 )

  9. 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 )

  10. 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中,自我认识是基础,自我体验是核心,自我调控是关键。 (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共20分)

  1. 应激

  2. 德育原则

  3. 道德信念

  4. 群体规范

  5. 概念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小题,共20分)

  1. 简述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

  2. 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简述“教师中心论”和现代教师观的差异。

  4.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共20分)

  1. 如何理解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2.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教育学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D[解析]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教育的基础。

  3. C [解析]只有外界环境是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4. B [解析]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即桑代克所谓的“准备律”。

  5. B[解析]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6. D[解析]马斯洛假定人类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还认为在上述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还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需要。马斯洛将以上七种层次的需要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为基本需要,较高的后三层为成长需要。

  7. A[解析]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的能力最富挑战性。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而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概率大约是50%,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从而减少失败感。

  8. 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9. B[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0. D[解析]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11. A[解析]略。

  12. B[解析]奥苏贝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3. B[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14. D [解析]奥苏贝尔采用二维分类法,即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加涅根据学习水平,把学习分为八类;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把认知学习分为六类。

  15. D[解析]双向交往是指交往双方既发送信息,又接收信息,在交往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反馈的沟通形式。

  16. C[解析]智商的计算公式是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其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相当,则其智力处于普通水平。

  17. C[解析]“教”使“生而同声”的人“长而异俗”,这里的“教”即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

  18. A [解析]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9. C[解析]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0. 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21. B[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2. C[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3. A [解析]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24. D[解析]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应属于概念学习。

  25. B [解析]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

  (1)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

  (2)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性的道德感:指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概括的情感体验。

  26. B[解析]题干所述是从众的定义。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实施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认同表示赞同,彼此观点一致。

  27. D[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我国学校教师现阶段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28. B[解析]略。

  29. A[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30. A[解析]略。

  二、判断题

  1. × [解析]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2. √ [解析]略。

  3. × [解析]这两种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一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4. × [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干说法错误。

  5. √ [解析]略。

  6. × [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7. ×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 √ [解析]略。

  9. × [解析]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10. √ [解析]略。

  三、名词解释

  1.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2.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3. 道德信念就是人们通过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在自身强烈的道德情感驱动下,对履行某种社会道德义务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 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5. 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概念就必须是辩证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

  四、简答题

  1. [参考答案](1)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①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道德思维的水平上;二是表现在道德观念的程度上。

  ②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道德情感的形式上,二是表现在道德情感的社会性上。

  ③中学生道德意识行为的发展。中学生道德意识行为的发展,表现在意志行动的水平和言行关系两个方面。

  (2)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①中学生品德培养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理论和实际的统一;遵循全面性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身教胜于言教。

  ②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途径:丰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增强抗诱惑力;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训练。

  2. [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的人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的人可能具有高创造性,也可能具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也就是说,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3. [参考答案]“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师中心论’’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而现代教师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再次,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

  4. [参考答案](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五、论述题

  1. [参考答案]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开展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2. [参考答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编辑推荐:

  陕西咸阳市2016年事业单位招聘教育类531人 |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2016年教育系统教师招聘195人

  教师招聘热点:面试不分文理科

  面试中的如何展现自己专业的同时又能掌握主动权

  如何在教师招聘面试中保持一个好心态 | 教师招聘热点:面试不分文理科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招聘频道和教师招聘论坛,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手动Ctrl+D收藏,方便查阅。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陕西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冲刺卷三相关信息。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