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公共关系离不开主体,没有主体就无法确定是为谁的利益而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有清楚的界限、明确的目标,内部实行明确的分工并确立了旨在协调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结构。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都是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或一种群体。
1.社会组织的特征
(1)群体性。社会组织是多数人的集合体,是一个团体、全体而不是哪一个人,即组织的成员是复数而不是单数。
(2)导向性。建立社会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某个特定的目标,其成员通常根据目标属性和特定的功能相互凝聚结合成群,所以,社会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指向集合体的共同目标,其行为有强烈的目标导向。
(3)系统性。社会组织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以一定规章制度、责任分工形成约束的整体,社会组织通过系统的方式组织和构建起来形成合力,以达成群体共同目标。
(4)协作性。社会组织成员之间必须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结构纽带,把分散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环境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
2.社会组织的能力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创造的良好公共关系,就是组织的“营造环境”行为。社会组织需要随时收集各种环境的信息,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认知能力、检验能力、协调能力和结构能力,保证社会组织在面临各种社会条件和各类公众时,都能始终处于良性的相互作用中。
为此,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应变能力。任何组织都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包括市场、社区、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变化,还要适应内部心态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组织与成员的关系,使内外部环境相协调。
(2)认知能力。任何组织必须正确认知自己,使内部组织对自身的认知与外部公众对组织的知觉相一致,两者之间有时一致有时背离,需要组织准确地加以辨别。
(3)检验能力。组织必须敏锐地把握机会及时检验出组织内外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因素,并加以放大,及时剔除其不利因素,并做好善后工作。
(4)协调能力。一个组织必须有效调节部门关系、人际关系,消除各种冲突,形成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关系网络。
(5)结构能力。一个组织必须适时进行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激发组织活力,形成组织凝聚力,随时收集各种环境的信息,增强组织的各种能力,这是公共关系的首要任务。
因此,随时收集各种环境的信息,增强组织的各种能力,就成为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