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位乡村医生的40年坚守

|0·2014-05-21 16:12:33浏览0 收藏0
摘要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再到村卫生室的负责人,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室,邹远锋用40年的坚守,履行着一个最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责,也见证了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再到村卫生室的负责人,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室,邹远锋用40年的坚守,履行着一个最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责,也见证了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初中毕业,我当上了赤脚医生

  我叫邹远锋,今年57岁,汉寿县株木山乡文步桥村人。在我8岁多的时候,因为顽皮,一条腿被牛踩伤,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不方便。

  1974年,我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当时的农村非常落后,生活也挺困难,缺医少药,初中生在农村算蛮有文化的了,所以我被村里派去参加公社卫生院的赤脚医生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我回到村里一边帮村民看病,一边干农活,从此开始了我的赤脚医生生涯。

  在与患者接触时,看到好多村民有病无钱医、有病求医难,心里好难受,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尽最大的努力解除病人痛苦。

  培养赤脚医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举措,赤脚医生的职责是以预防疾病为主,因为当时农村"霍乱"、"天花"、"头癣"、"疟疾"、"麻疹"等传染性疾病非常多发。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日以继夜地工作,都是送医送药上门,甚至手提开水瓶,走家串户,要看到村民把预防药物吃下才离开。我在结核病、流行病、地方病的防治上做出了一些成绩,对传染病、流行病及死亡人口的登记上报也及时准确,受到了上级肯定。尤其是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做到了人、卡、证相符无误,无错种,不漏种,看到娃娃们健康长大,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还记得那是1976年,正值壮年的生产队长张瑞琳因为感染鼠疫病倒了,半夜里突然发高烧。他家人发现后,跑来把我喊醒。我马上从床上爬起来,抓起出诊箱就往张瑞琳家赶。我对他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后送往乡卫生院,使他得到了有效治疗,也避免了传染。

  1978年,我参加了汉寿县卫校的乡村医生提高班,脱产学习了1年。1982年,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我又参加了函授学习,花了4年的时间拿到医疗全科的函授中专文凭。

  当时,我家里种了10亩田,白天要干农活、出诊,但我每天晚上坚持自学2个小时。这种半医半农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0年,因为父亲年事已高,不能下地干活,我在卫生室忙得实在抽不开身,家里才没有种地了。

  步行出诊30年,贴钱贴力救人

  文步桥村有近900人,村民居住得比较分散,离卫生室最远的有3公里多路,步行要半个小时。每天早晨6点多,我就来到卫生室,常常要忙到晚上9点多才下班。

  1996年,第一任妻子见我一心扑在卫生室,常年累月管不了家里,也挣不了多少钱,就和我离婚了。从此,我一个人带着8岁和9岁的两个儿子生活,相当艰难。但是,一想到那些迫切需要我的农民患者,我就咬牙打起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拖着残疾的身体,背着出诊箱,在文步桥村步行出诊了30多年。2008年,为了出诊更方便快捷,我买了一辆电动车,但因为腿脚不灵便,学车都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跤。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一直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并尽自己所能对家庭困难的患者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经济上的援助。

  记得1985年5月的一天,村民文吉后的儿子高烧超过了40度,文家有6个孩子,条件很差,没有钱把孩子往医院送。我闻讯立即背着出诊箱赶到他家,给孩子打针,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一番处理后,孩子的高烧退下了,我没有收一分钱。

  1989年8月,村民曾昭众深夜突然腹痛得厉害,我打起手电筒,背起出诊箱往他家赶。一路上因救人心切,我不小心摔倒了,出诊箱也被甩到了一边。为了不耽误救人,我忍痛爬起来继续赶路,及时给他打针开药,也没有收钱。

  村里的五保老人戴小妹,如今已经年近90岁。老人双目失明,一个人生活很孤苦,我经常上门看望她。2002年,老人风湿腿疼走不了路,我每天上门给她扎针灸,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星期后老人的疼痛明显缓解。为老人看病,我这么多年从来不提钱,老人执意要给钱,我也不肯要。

  我行医不以赚钱为目的,只适当收取成本费用,有人说我不会赚钱,我觉得自己服务的都是乡里乡亲,多收一分钱都会觉得心里不好受。现在,我在村卫生室每月有1000多元钱收入,国家每年还给我7000多元补助,钱虽然不多但我感到很满足,因为我的付出很有意义。

  现在村里很多人都住上了楼房,而我们一家人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修的老木屋里。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大儿子已经结婚成家了,一家人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充实,也踏实。

  新农合进村,村民看病方便又省钱

  村级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末端,为了改善村卫生室的环境,我先后投资近2万元,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改造了村卫生室的布局,尽量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2007年,文步桥村卫生室成为省、市、县验收达标合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室。

  现在,文步桥的村民在卫生室看病,可以直接享受新农合待遇。比如村民在卫生室输液治疗,每天需要35元钱,新农合门诊每天最高可以报销9元钱,村民自己就只需要出26元钱。

  乡亲们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比如73岁的文吉后因为砍柴伤了手,伤口有1厘米深,流了很多血。我给他缝针上药,开了消炎的药,他每隔一天换药一次,一个星期的花费还不到100元钱。更关键的是,他就医很方便,几分钟就从家里走到卫生室,不用乘车,也不耽误农活。

  2000年以后,我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除了疾病防治,一半的精力从传染病防治转移到卫生保健上。现在,卫生室对于村里的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体检状况、儿童计划免疫、孕妇保健等都建立了详细的台账。

  几十年在农村从事预防保健医疗工作,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后代,我生命的根已经深深地植入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中。为农民患者服务,虽苦尤甜,任重道远,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等事业,还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

  来源:常德晚报

 

相关推荐: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医师职称晋升的“唯论文”需要深层次改革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医生执业方式:向左走向右走?

江西省试行多点执业 医师从“独有”向“众有”转变

为高效、顺利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信任成就医生高超保肾除癌术

“我愿做医患关系的缓冲剂!”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