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信任成就医生高超保肾除癌术

|0·2014-05-21 11:07:52浏览0 收藏0
摘要 “仁心仁术,悬壶济世。尊重生命,平等视之。”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每天,都在医患之间架起共同战胜疾病的桥梁。

  

96CC41AF12CDA16181B1BBED33C14294.jpg

  图:王福仙老人(中)术后身体康复,跟家人一起开心游海南

  三年前,徐伟跃获悉母亲唯一的右肾患癌后,辞去工作带着母亲四处求医,两个月后最终找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周芳坚教授,他希望老师能为母亲除癌保肾。被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更被患者儿子的孝心打动,周芳坚教授接下了这个“三十年来,最艰难的手术”并获成功。之后,徐伟跃数次邀请周教授外出休闲度假,一直没能如愿;甚至术后他订好房间请吃饭,也被婉拒……他说,我总感到自己欠了老师的债没还!可周芳坚教授却说:“是病人跟家属的信任成就了我,使我敢于探索完成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我感谢他们!”

  “仁心仁术,悬壶济世。尊重生命,平等视之。”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每天,都在医患之间架起共同战胜疾病的桥梁。

  唯一右肾里长了奇形怪状的癌

  2012年暑假的一天,徐伟跃带着71岁的母亲王福仙,从深圳来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找到了科主任周芳坚教授。原来,他母亲右肾里长了一个哑铃状的肿瘤,深入肾门,又不突出肾表面,医学称之为“典型的内生型肾癌”,并且出现身体不适。早在11年前,老人的左肾曾因小肾癌做了切除,术后多年复查均未发现异常,不料术后的第11年因不适去查CT,才发现右肾这个形状古怪的肿瘤。

  唯一一个肾再切除就没肾了。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后老师给出的方案无非两个:一、做右肾根治性切除,手术相对简单,风险小,但术后需终生血液透析或肾移植;二、如果做保肾手术(将肿瘤切除但保留正常肾组织),手术成功的话术后不用血液透析或肾移植,但手术难度非常大、并发症多、失败的几率高,因而找不到老师愿意做。

  为了将母亲右肾保住,徐先生辞去了工作,带着母亲四处寻医。深圳的老师推荐说:“如果找到周芳坚教授,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在广州举目无亲的徐先生凌晨四点来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排队挂上号。听了徐先生的恳求和对母亲的孝敬之举后,周芳坚教授深受感动,但同时也坦诚相告:以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保肾手术成功的把握只有70%,“万一失败,可能终生血液透析!但我会竭尽全力做100%的努力。”周教授说。

  近两个月的求医经历令徐伟跃对母亲的病有了更多的认识,他表示能接受万一手术失败必须长期血透的最坏结果。周教授深知,病人七十多岁,如果把肾切除,手术当然简单风险小,但其后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一次约4小时,加上来回路程等候时间,对高龄老人来说非常辛苦,而陪伴者也将无法正常上班,生活质量肯定大受影响。

  保肾手术创下令人难以置信奇迹

  2012年9月18日早上,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中午一点多,周教授一脸疲惫走出手术室,说:“手术成功了!”经过他跟团队其他老师医生的努力,最终完整地切除了肿瘤,成功保住了老人仅存的右肾。他说,这是他从医三十年来做过最难的肾癌保肾手术之一,术后1年病人送来复查的CT片,右肾完全康复!这真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病人出院回深圳后,周芳坚教授考虑到老人复诊时穗深两地奔波很辛苦,恰好有学生在当地医院,便介绍他们就近到深圳中医院复诊,再将复查结果电话沟通,省去病人来回奔波之苦。 两年来,老人的肾功能和其它生化指标复查均正常,徐伟跃也放下心,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并在节假日期间带母亲到桂林、海南等地旅行。他对周教授感谢称:“你不仅救了我母亲的命,也给了我们全家人幸福生活。”

  更令徐伟跃感动的是,每一次,母亲复查时间临近,周教授或其助手均会提前打电话提醒复查时间及检查项目,交待注意事项。2013年1月,复查当天一早,周教授打电话交待说:“昨晚我们研究过,你母亲的肾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所以不能用那么大剂量的造影剂。”他还将老人的情况和检查注意事项跟当地医生强调。徐伟跃说:“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我想用滴水去报涌泉之恩,这么久都没报成,非常遗憾!”

  如果医生没有机会在挑战中去突破去尝试,医学水平就不能进步。

  “我要感谢病人的信任!”

  周教授告诉记者说,其实患者想感激自己的心意是知道的,但从心底里,自己非常感谢患者及其儿子的信任。“是他们成就了我!成功完成这样罕见的高难度手术!”

  “你说,有什么事情比拯救一个家庭,更令人感到欣慰和开心呢?”他问记者。

  从医30多年,看到现在医患关系的现状,他说医生接收疑难重症病例离不开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否则根本没有勇气去尝试,因为担心发生医患纠纷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事实上,由于病人病情特别复杂,之前去了十多家医院咨询过好多医生,也确实没有老师愿意冒这个险。

  “想想当下社会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下的医患关系)、想想当下的医疗环境(尤其是当下医生的处境),有谁愿意冒如此大的风险?做医生,不就是上个班,挣份工资养家糊口吗?有必要不成功就成仁?”周教授说这是大多数医生的心里话,他坦言,正是由于患者及家人对自己的充分信任,给了自己信心,才愿意去接这个手术。在国外万一手术失败出现医疗纠纷,可以由律师全权处置,但在当下中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给医生买医疗意外险,万一手术出现意外引起医疗纠纷要赔偿,费用是由医院、科室、个人各出一部分来解决,一旦发生纠纷确实会影响从医的心情。

  医学技术的提高与发展需要探索跟冒险,如果医生没有机会在冒险跟挑战中去突破,去尝试,医学水平就不能进步。周教授说:“我很感谢我的病人,感谢他们的信任,感谢他们将人最宝贵的生命放心交到我手上,是他们成就了我,令我敢于去挑战一个个医学难题,完成一个个高难度的手术!”

  来源: 羊城晚报

 

相关推荐:

感染楼里工作:像在针尖上跳舞

医生不是活神仙,只是普通人

美国十大高薪职业:医生包揽前五名

医生周末怎么过?十个普通医生的周末

“夫妻档”医护人员:陪家人是件很奢侈的事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