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主治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例题解析:产道(一)

|0·2014-03-31 14:59:59浏览0 收藏0
摘要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例题解析之产道,环球网校医学网搜集整理相关考试辅导资料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决定分娩的四个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以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重要因素既相互联系,又都有它的特殊性,各因素间始终存在着的矛盾,如能相互适应,矛盾不断转化统一,分娩则能顺利进行。其中“产道”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下面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带着大家学习一下相关内容: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

  指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部分。骨产道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1.骨盆平面和径线,分为三个平面

  (1)骨盆入口平面:为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横椭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有4条径线:

  1)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3)入口斜径:左右各一条,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例题:

  胎儿能否衔接入盆的关键径线是

  A.坐骨棘间径

  B.入口前后径

  C.坐骨结节间径

  D.入口横径

  E.中骨盆前后径

  正确答案:B

  (2)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最狭窄,具有产科临床意义。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有2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2)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O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3)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形共同的底。前三角的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降支;后三角的尖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有4条径线:

  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2)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正常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2)骨盆倾斜度: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成的角度,一般为60°。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例题:

  成年妇女骨盆倾斜度的正常值应是

  A.50°

  B.55°

  C.60°

  D.65°

  E.70°

  答案:C

 

相关推荐: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例题解析:产力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例题解析:产前检查的时间和内容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例题解析: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编辑推荐:

主治医师职称辅导报名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2014年主治医师类别考试保过辅导协议条款

卫生资格考试辅导软件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