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第四节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含义。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有所变化,但对心理健康的定义至今尚无明确界定,许多国家和地区常把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等同。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它是随着心理健康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内涵,研究者根据评价依据和侧重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不同归纳,目前较有共性的划分标准是:①统计学标准:即以统计学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以近乎平均为正常的标准,偏离正常为变态;②生理学标准:即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做标准;③社会规范标准:即以个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法律、风俗等规范来划分心理的常态与变态,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为健康,正常,反社会规范为异常;④价值观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理行为与价值观的一致性;⑤主观经验标准:即如自己觉得痛苦、抑郁,视为不健康;⑥生活适应标准:即能适应生活环境及变化者视为正常,适应生活困难者视为不正常;⑦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标准:即以个体心理成熟程度及心理发展水平衡量健康与否。
上述标准的确定基本上以生理标准、社会需要、心理标准为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完善其标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自己的职业特征。
(1)正视和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教师表现为热爱现实生活和职业,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并在其中能享受人生的乐趣,体验人生的价值。在工作学习中,有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职业追求,对生活、学习和事业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能妥善处理而不视为过重的负担。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审时度势地选择自己的坐标,学会为自己喝彩,善待成功与失败,不以世俗为媚,不为流行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而惑,能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能不断追求新知识,捕捉新信息。从工作和学习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2)了解自我,自信自立。心理健康的教师应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善于了解和接纳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能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做到自知之明,自尊自信。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能切合实际确定生活与工作目标,不因主客观差距较大而自责,自卑或自怨。能够接受失败的自我和挫折中的自我,不追求完美无缺.不过于苛刻挑剔自己,坦然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对于无法弥补的缺点与失误能安然处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善于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相信自己的作用,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识,或是过于忘乎所以,自负自傲;或是过分自责,怨天尤人,甚至厌恶、拒绝自我、出现自虐行为,陷入自卑绝望境地,难以摆脱心灵痛苦和危机。
(3)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认可他人存在的价值,具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善于沟通,关系协调融洽。能被集体和教育对象所接纳,同时也能将自己融入其中,既能与集体和朋友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深思之时无孤独之感。有良好的交往需要和恰到好处的交往技巧,能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定向,在交往中能使自己和他人具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在与他人共处时,同情、友爱、信任、尊敬、愉快的体验总是多于猜疑、嫉妒、敌视、畏惧、痛苦的体验。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往往将自己置于集体或周围人之外,与人相处时格格不入。难以产生快乐感、满意感和安全感。
(4)能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教育事业是一种注入教育者高尚情感的事业。教育者往往以自身的情感和情绪来感染、影响和教育学生,以期达到教育目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稳定的情绪,心胸开阔,心境乐观.轻松,精力充沛,内部心理结构平衡协调,对引发情绪的刺激能做出适度的反应。能适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不随意表现忽冷忽热极端化情绪,不因情绪泛化、激化而出现越轨或行为失控。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虽然也在生活、工作中体验悲、忧、愁、怒等情绪.但能运用良好的调适方法使之趋于稳定。能自觉用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控制自己,保持理智而平静的心态,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不压抑和烦恼自己,学会合理释放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反之,心理不健康者情绪易波动,失衡或失控,内心苦闷,抑郁,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体验占优势,影响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5)人格完整而独立。心理健康的教师对人生有统一的认知态度,其气质、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均衡发展。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的对立。在工作中,有自觉明确的目的性,善于克服和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能及时调整来自自身和学生方面的身心压力。能自觉树立良好师德,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6)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7)行为与年龄相符。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生理因素,它给教师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巴甫洛夫研究认为,弱型神经系统的个体比强型神经系统的个体对于不能解决的冲突有更强烈的病态反应。也就是说神经系统属弱型者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容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个子矮小、长相较差,身体过胖或过瘦的教师,往往易产生自卑、封闭、过于敏感和猜疑以及心理防卫过度等不良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2.身体的健康状态。临床发现,多数身体有疾患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腹痛、呕吐、心动过速、头痛等身体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教师队伍中,体弱多病者比身强力壮者更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康因素。临床发现,脆弱的身心将会无力应付伴随衰老而纷至沓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会在生病时缺乏战胜病魔的信心,受挫时缺乏保持乐观的情绪,悲伤时不能及时排解或转移心境,所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出现“回归症”,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健康以及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中的个体认知、情绪、人格特点等,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人的健康。
(1)期望过高。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信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注重自己的行为影响,所以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都相对较高。为达目标,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给自己和学生增加较高的难度,使自己处于紧张、焦虑、应激状态。一旦实现不了,便产生内心矛盾冲突和挫折心理的不良反应。
(2)不良的情绪反应。在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情绪稳定性差,常常易激动、烦躁、焦虑、恐慌,使心理活动和行为失调。在教学中或教育管理工作中,往往控制不住情绪。在与同行和学生相处时,易发生摩擦和口角,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诱发一些躯体疾病。
(3)不良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不良个性特征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些不良个性包括:心胸狭窄、意志薄弱、过于争强好胜、个人中心以及性格内闭、过于敏感等。人的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导致身心疾病,影响人的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诱发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基础。李伟(2001)的调查表明,少数教师在一些个性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其中情绪激动、急躁不安者占23.5%,孤独、冷漠者占 l7.4%,敷衍、缺乏责任感者占l4.8%,思维迟钝、理解能力弱者占l0.4%。
4.社会因素。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一定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1)物质环境的因素。教师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活动中度过的,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高强度的噪音刺激,持久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反应,使教师的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受到影响,兴奋性过强,抑制性较弱。超工作量的疲劳状态使之视觉、听觉和动觉的感受性降低,加上身体锻炼时间过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大脑必备的营养供应不足,精神消耗过大,使教师的体力恢复较差,脑力劳动过度,从而导致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生。
(2)社会的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教师所处的人际环境和生活变化的情况。其中教师的不良人际关系,对教师心理卫生有直接影响作用。实践表明,某些教师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反应,如过度的紧张、焦虑,过于敏感和过于自我保护以及抑郁、自闭等心理与行为问题许多是由于与同行、领导、学生的不良关系所造成。另外教师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社会急剧的变革、自己经常的调动和工作易位、家庭中配偶离异或丧偶、失去亲人等对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并且为已有的研究所证实。因此,社会环境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3)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同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会影响教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现在的小学领导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不够重视,教师有困难只好自己默默承受。有的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处理有失公平,在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个别领导不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处理,而是看关系、分远近。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第一,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作用的认识。第二,学校缺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第三,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来抓。学生家长把对学校的压力转嫁给教师。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又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于是家长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学校,学校自然将压力转嫁到教师身上,造成家长压学校、学校领导压教师、教师压学生的局面。由此,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以上各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发生作用的。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二、小学教师心理行为问题的类型与诊断
(一)教师的消极行为
教师的消极行为主要由非健康或者亚健康的精神状态引发而来。与教师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有关。某些因素导致的教师消极行为一般表现为服药、去医院次数增加、饮食过度、冒险行为增加、攻击性行为、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等。在教育工作方面,也有一些特殊表现:
1.对学生冷漠.缺乏耐心;备课不认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或置之不理。
2.对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建议有敌意或拒绝接受。
3.对家长和学生的期望降低,放弃努力,工作热情低下。
4.开始恐惧并厌恶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
(二)心理异常
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是指教师在心理方面出现的某些障碍或缺陷,是由各种不良刺激使心理活动出现不良的反应或产生轻度的创伤。一项对北京市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2005)显示,有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群体中存在一定倾向的心理异常问题。
1.疲劳综合症。教师在工作中超负荷地劳动,承受来自学校社会升学的压力,来自低薪低社会地位的压力,来自时间紧迫感和责任心的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教师就像始终绷紧的弦,它的累积效应使许多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疾病: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周期性偏头痛、背痛、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等。疲劳综合症已成为教师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
2.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与人的精神相联系的精神过度兴奋而导致易疲劳情绪紧张的异常心理现象。
3.强迫反应。强迫反应也称强迫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它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这种行为影响了人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的质量,并给人带来身心的痛苦。
4.焦虑反应。焦虑反应也称焦虑障碍。它是指在不存在威胁和危险的前提下,而感到内心有说不出来的紧张和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焦虑类型的教师往往工作显得过分认真,对小事也持有不干到底决不罢休的心态。恰恰是这种心态导致有时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很差,遇到逆反心理强的学生更是有点“水火不容”的味道。对于自己来说,这类教师在工作中比较容易紧张和疲劳,经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的毛病,去医院检查往往又发现不了什么问题。
5.抑郁反应。抑郁反应也称抑郁障碍,表现为沉默寡言,孤独焦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抑郁类型的教师可能平常很不起眼,他们对工作比较负责,但缺乏主动性,平常不多说话,自卑感强,自己总认为比不上人家。他们不是学生讨厌的,但也不是学生喜欢的。
6.自卑心理。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自我感觉在一切方面都不如人,几乎没有自信心,无所作为,对前途产生渺茫之感,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小学教师自卑感比较强,常后悔自己当教师,社会地位低下,感觉生活没意思。
7.敌对心理。敌对是个人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具有敌对性格特点的人,由于屡遭挫折失败,便对别人产生不信任感,以对他人对立和反抗的态度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往往把他人的有益的帮助、批评看成是与自己过不去而置若罔闻,认为周围的人都轻视自己、伤害自己。他们常把自己工作不好看成是别人对自己的报复,对别人的失误幸灾乐祸,故意做别人不高兴的事,使人难堪。
8.嫉妒心理。嫉妒是看见别人在某些方面 (相貌、才华、成就)高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恼怒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想事事在人前“拔尖”,样样不服输.好胜心过强,以自我为中心.耻于人下.看见别人好就生气,把别人获得的成绩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严重者甚至怀恨在心,不择手段地打击、诽谤、诬陷别人。一般来说,有嫉妒心理的人易出现一些心身疾病,如胃痛、背痛等。同科教师,由于所教班级的成绩排名先后、较大奖金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差异,造成教师心理上不平衡,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9.脾气暴躁。这也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忍耐性极差,易激怒、冲动,爱发脾气,常常伴随有爆发的行为。这一类型的教师工作中容易兴奋,干劲十足,但容易激动,说做就做,特别是冲动时容易做出一些较为偏激的事情。例如,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会采用极端的惩罚手段。
10.性格孤僻。性格孤僻者的主要表现是不合群,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这种人还常常表现出神经质的特点,其特征是神经过敏,总认为别人瞧不起他,所以凡事故意漠不关心,做出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使自己显得气势凌人,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于是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但一旦别人真的不理睬他时,他又认为自尊心受了伤害,被所谓的“自尊心”所束缚。由于这种人猜疑心较重,办事喜欢独往独来。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的结果。这又使他陷入更大的孤独、寂寞、抑郁之中。
以上列举的现象偏重于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是指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并不包括精神神经病及神经机能失常等心理疾病,如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求助专业人员进行治疗。作为教师可以参考上述列举的现象,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心理,找出自己的问题,积极地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调节心理上的失衡.创造心理健康的条件。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三、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
(一)心理压力的含义
1.心理压力的界定。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应时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按照辩证唯物论的心理实质观,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客观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对个体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个体必然要对其做出反应。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个体目标受到长期而持续的威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2.心理压力、压力事件与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心理背景。只不过心理压力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对压力事件反应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没有压力事件,个体心理压力无以形成。个体有心理压力必有压力事件存在。压力事件可分为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两大部分。外部压力主要包括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和累积的烦心琐事。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主要是指个人日常生活秩序发生了较重要改变,诸如职务职称落聘、下岗待业、家人重病、夫妻离异、配偶亡故、天灾人祸等等。一般这些压力事件威胁性较大,且随时可能突然发生或较多次发生,使个体形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容易使人患身心疾病。累积的烦心琐事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无从逃避,使人烦恼的一般事实。单一的烦心琐事难以造成心理压力,但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对个体构成威胁就会造成心理压力。这些累积的烦心琐事包括经济负担过重、工作失意、人际关系失调、时间分配失控等等方面。内部压力主要是指使主体认知困惑或难以处理的内在刺激情境,一般发生在动机冲突和受挫折时。动机冲突是指在复杂的意志行为中,多种动机之间发生了矛盾。若一时难以确定行为目标而形成认知困惑,便引发心理压力。
3.心理压力与认知、情绪、行为。日常生活中动机冲突在所难免,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就时有发生。心理压力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其一。个体心理压力是意识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的。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是没有心理压力可言的,如睡眠状态下人无心理压力;人无认知能力时也不会有心理压力存在。人有认知能力时,若对威胁性的刺激情境失察而未能认识到其对自己生活造成或将造成威胁、危害时也不会产生心理压力。若刺激情境本身不会对个体造成威胁、危害时,个体由于错误的认知,以为它具有威胁性、危害性,无法处理和摆脱,也会产生心理压力。其二,心理压力伴有持续紧张的情绪、情感体验。通常个体有心理压力时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如惊慌、害怕、忧愁、愤怒等等。其三,心理压力必引发行为反应。个体有心理压力时,不会无动于衷,而会引发出一定的行为反应,表现为有意行为。
4.心理压力的作用。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易于带来一系列动作紊乱现象,使注意和知觉范围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活动失败。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持续的情绪紧张,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当教师职业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时,便会给教师带来苦恼,使教师产生生理、心理问题以及行为失调反应,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现象。
(二)教师职业压力来源
调查表明,目前小学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依次是:①教学质量压力。教学质量的压力最为普遍,超过40%的教师把它列为面临的最大职业压力之一。这表明,尽管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深入进行,但在教育资源依然有限的今天,教学质量仍然是一所学校得以生存的底线。②工作负担压力。工作负担压力一直是小学教师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之处是很难用所谓的“八小时工作制”来衡量。加之考试及其他非教学事务庞杂,小学教师普遍有难以承受之感。③角色职责压力。角色职责压力是具有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压力来源。教师承担着育才大任并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自然会存在着诸如角色冲突、职责重负以及期望与现实反差较大等方面的职业压力。④工作聘任压力。工作聘任压力是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压力源。当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师数量的相对饱和,让小学教师日益感受到更大的谋生压力。教师原本聊以自慰的职业稳定性被一年一度的聘任制所代替,教师的无助感和无奈感日益强烈。⑤学历和职称压力。教师自身发展方面的需求在职业生存之中苦苦挣扎,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避免被现代教育所淘汰。
(三)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
1.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剧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2.内在压力。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
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分配不均等现象导致的教师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
此外,教育改革的问题,职称评定制、教师聘任制、教师资格制、末位淘汰制等改革举措的确也会增加教师的压力。由此可见,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很沉重的。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教书育人活动的进行,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知识链接
你是否被工作压力所困扰(小测验)
你不必花太多时间去思索每一道题,只需快速做答并移至下一问题。(从未或不常~1分,偶尔一2分,经常一3分,不断或几乎每次一4分)
(1)对琐碎之事极度烦躁。
(2)我无法确定何时该做何事。
(3)我被委派的工作量多到无法愉快胜任。
(4)对别人的指责无能为力。
(5)在人群中或有限的空间里惊慌不安。
(6)流言蜚语或者暗箭伤人的情形太多了。
(7)我的工作量总是不可预测地出现变化。
(8)我的工作不断重复而且单调乏味。
(9)没有任何生理原因就感到头晕恶心。
(10)我对物质条件、噪音感到厌烦。
赶快把你的分数加起来看看结果吧!
测试结果:
10~20分:你的工作很愉快,目前没有感受到什么压力。
21~30分:和大多数人一样,你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
31~40分:你的工作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四)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1.减少过多的职业压力,提升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当前,我国小学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很大。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教师稍有闪失便会招致方方面面的不满和指责。另一方面,群众对教育乱收费现象的不满转嫁到教师身上,导致教师的日常工作难以开展。最后,虽然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教师的地位一直较低,种种轻视教师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多属于较低层次的压力。如果从这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过多的约束或规范,显然与新时期下的课程改革是不相称的。只有客观地看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激发小学教师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才能使小学教师自觉地谋求学生和自身的发展。
2.减轻过重的职业压力,减缓过急的加压力度。近期我国很多的调查发现,相当比例的小学教师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可能就是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过重、过多。例如,现阶段教师不仅要参加心理学专业的自学考试,还要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教育改革为了优化组合教育资源,给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确实可以激励教师变压力为动力。但是,过急、过重、过多的职业压力容易造成负面的影响。要想真正发挥压力的最大效益,必须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地施压,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以化解压力的负面影响,发挥压力的动力功能。帮助小学教师积极地看待职业压力,主动地面对职业压力正是职业压力应对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国外研究表明,主动积极地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倦怠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个体成就感。相反,消极的应对策略则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并危及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主动积极地应对职业压力的长期效果要远远好于消极的应对策略。为此,要积极地为在职在校教师提供应对策略的处理能力的指导。另外,优化教师所在学校的小环境,如良好的组织气氛、民主的领导方式、友好的同事关系都将帮助教师减轻职业压力,并化职业压力为成长的巨大动力。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合理作息,科学用脑①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大脑受到损伤,心理健康便无从谈起。过度的疲劳、紧张或长时间的高度兴奋、强烈刺激,都会引起脑力衰竭。对教师来说,积累、传递和转换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合理作息,科学用脑,使自己能够轻松愉快地工作,以增进心理健康。
1.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一般来说,教师进行工作和学习时,大脑皮层兴奋区域逐渐加强,大脑内的耗量较大,脑的血容量剧增,用氧量也加大,脑的工作能力在逐渐提高。但是,大脑的工作能量不是无限的,超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后,其工作能力就会逐渐下降,从而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适度用脑,适时休息。如果疲劳时.可以闭目养神,欣赏音乐、字画,也可以外出散步等等,让大脑不仅有新的信息转换,也有充足氧气供给,使大脑的工作和休息符合生理规律。
2.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大脑皮层的工作有着兴奋区和抑制区相互镶嵌的活动方式,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兴奋和抑制也在不断变换,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轮流休息。如果长时间单调刻板地工作方式和单调地刺激就会使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始终处于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会因为得不到及时休息而出现疲劳,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使活动效率下降。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合理用脑,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安排不同性质的工作交替进行,如把备课和批改作业结合进行,文科、理科交叉进行。
3.选择最佳时间,提高大脑功效。国外科学工作者指出,无论儿童还是成人,一天24小时内工作能力曲线是大体一致的。一昼夜中的工作能力以凌晨2~4时为最低,以后逐渐升,
上午9~10时达到最高峰,午后14~15点时下降至一天工作效率的平均线,以后又逐渐上升,19时左右形成第二个高峰。尽管这个规律存在个别差异,但它对科学地安排工作还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脑力活动时间,取得最佳脑活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对自己的生物钟变化规律进行仔细地体会,感觉到自己哪一段时间精力最旺盛,就选择这一最佳时期,适时地安排那些主要的学习和工作,提高大脑的功效。
(二)加强锻炼。劳逸结合①
教师的职业既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平凡、琐碎的。教师的劳动是复杂而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教师要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伟大职责,就要注重加强自我的身心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1.适度运动,增强体能。如果教师的身体健康状态不佳,不但使教师不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投入工作,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进行适度的运动,有针对性地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不断增强自己的体能。
2.加强营养,保证供需。维持机体的平衡和正常的体力劳动需要营养,教师长期繁重的脑力劳动带来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大脑对营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如果营养得不到满足,不但身体软弱无力,智力活动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营养学家强调,教师必须注重大脑的保健,及时补充大脑所需要的高质量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为此,应多食用鸡蛋、瘦肉、鱼类、动物肝脏之类,蔬菜、水果之类,用以补充脑力劳动给脑造成的巨大消耗,满足大脑和身体健康的需要。
3.丰富活动,改善心境。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健康有重要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有利于健康;而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的活动效率,使人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不利于健康。因此.教师应该多参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体活动、郊游等,使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得到宣泄,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以此改善自己的心境,减轻心理的压力。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三)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对人生来说,有人视为苦难。有人视为财富。对于天才来说,它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它又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和懦夫来说,它则是万丈深渊。这不难看出在挫折面前有的人无所畏惧、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把挫折看成锻炼自己意志、完善人格的极好机会,成为走向成功的动力;而有的人面对挫折自暴自弃或自认倒霉,认识不到挫折也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力量,常常被挫折所击败。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自身的挫折耐受力呢?
1.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否坚强对一个人的挫折耐受力高低有直接影响。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善于为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不轻易地改变计划和决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到底、贯彻始终,善于抑制消极情绪,能深思熟虑,克服内外障碍。
2.培养宽阔而坦荡的胸怀。正视挫折、笑迎挫折是对挫折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挫折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有宽阔而坦荡的胸怀。当挫折来临时,把它当做人生中的一段插曲,走向成功的前奏,对自己的前景充满必胜的信心,轻轻拍掉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努力朝自己既定的目标去攀登。
3.修炼恬淡而明澈的心境。成功不只是良好的愿望,成功还需要磨砺。保持恬淡而明澈的心境,将初始的失败视为成功的基石,不因首次失利而丧失信心。应保持愉快的情绪,心平气和地接受因挫折带来的环境及人的心理变化。善于改变思维的视角,积极地应对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
4.善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但压抑、投射等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应该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如升华、补偿、幽默等,它不但可以合理地发泄不良情绪,减轻或消除心理上的烦恼,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还是把挫折变为前进动力的重要方式,使人在挫折中不断增强耐受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从而会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此外,全社会都应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学者建议,应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点,随时为教师提供服务。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