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发展简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55)虽然作为科学的心理学诞生较晚,但它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类就把注意力投向了自身,开始描述和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的诸多观点,已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的观点。
关于心理与脑的关系,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认为脑是神经活动的中枢,它聚集着人的精神。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1768~1831年)根据对大脑的临床研究和尸体解剖,指出:“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他的“脑髓说”比俄国谢切诺夫(1829~ 1905年)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这是中国古代对心理科学基础理论的又一重要贡献。
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把心理功能分为认知功能和动求功能。认知功能有感觉、意象、记忆、思维等。动求功能包括情感、欲望、意志、动作等过程。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影响到后来心理学发展,对当代的心理学思潮也有重要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到l879年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冯特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推动下,心理学通过不断改造和完善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其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应用性研究蓬勃发展。据统计,现代心理学已经有 20多个学术派别,100多个分支,形成了庞大的心理科学体系。今天,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不仅应用于教育,医疗,工程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而且渗透到仿生学、人类学、控制论、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等许多尖端科学技术部门,愈来愈显示出科学心理学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派别林立、理论纷争的时期,其中主要有十大流派(包括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日内瓦学派等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该局面演变为学派减少,相互吸收、互补并存的势态,这标志着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迄今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学派有以下几个:
1.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奠基人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这个学派l9世纪产生于德国,以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也就是对心理复合体进行元素分析,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年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心理的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领域以及不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个体行为问题。
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创造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Wilian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 Deway,1859~1949)等人。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思维,而机能主义则关心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作用。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及考试时间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1879~1958)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行为主义时期 (1913~1930)和新行为主义时期(1930年以后)。早期行为主义完全排斥对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心理学应对环境操纵与人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并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化为刺激一反应模式,即S―R模式。由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使一套行为控制的方法得到发展,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实证性,并在心理学大部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到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所取代。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S―R模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一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形成S―O―R模式。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这种理论结构和实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更精确和专业化。
4.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说 (Psychoanalysis)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于19世纪末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中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分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虽不能为本人所意识,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欲望,是人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一旦发生障碍是导致精神疾患的原因。该理论还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力比多”支配,并随力比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于身体某一区位的变动而出现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形成四个发展阶段。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与生俱来,即先天本能和原始欲望,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现实之问,对本我缓冲和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以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虽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在全世界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精神治疗、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等领域中。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neo―psychoanalysis)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反对本能说和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产生精神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 年代所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做行为的副现象,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因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在争得需要满足的过程中能产生人性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世间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人本主义方法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这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在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但却可能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个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虽然各学派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但各派别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时,也为后来新流派的研究奠定基础。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及考试时间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及考试时间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