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三)
一、判断题
1.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答案】×。
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2.符号学习就是词汇学习。( )
【答案】×。
解析: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此外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和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3.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 )
【答案】×。
解析: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4.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地变化的一种过程。( )
【答案】×。
解析: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5.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
【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中等程度时效果最好。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答案】C。
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2.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3.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答案】A。
解析:内部动机更稳定,作用更持久。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C。
解析: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和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都可发生迁移,同一水平之间的是水平迁移,不同水平之间的是垂直迁移。
5.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即()
A.天资、能力和心境
B.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C.个体的力量、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
D.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划分为三个维度:内外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失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抑或来自外在环境;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6.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A.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认为,概念和表象是知识的基本单位。
7.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调查法
【答案】C。
解析: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8.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B。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9.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C。
解析: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是人们尊重和爱的需要。
10.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错的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答案】B。
解析:皮亚杰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现象,设计编拟一些包含道德价值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中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这种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或间接故事法。
11.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
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法
C.封闭式问卷法
D.实验法
【答案】B。
解析:这种方法属于开放式问卷法。
12.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理想我
【答案】B。
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本我。
13.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
A.同化
B.条件反射
C.顺应
D.无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发令枪声本是中性刺激,因此该行为现象是条件反射。
14.影响小学生生理发育的因素是()
A.遗传和环境
B.教育
C.文化
D.政治
【答案】A。
解析:教育、政治、文化等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有A是影响生理发展的因素。
15.“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
A.不稳定性
B.可控性
C.深刻性
D.社会性
【答案】A。
解析:“孩子的脸,六月的天”体现了儿童情绪的不稳定性特征。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三、名词解释题
1.定势
【答案】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2.最近发展区
【答案】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3.精加工策略
【答案】指学习者对予给定的学习材料作更细化的、更深入的加工,以促进理解和记忆。
4.意义学习
【答案】是指两者能够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练习,即新的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命题相联系。
5.道德
【答案】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四、简答题
1.怎样发展小学生注意的有意性?
【答案要点】(1)发现儿童对学习的自觉的责任感,在发展儿童有意注意上有重大意义;(2)把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巩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2.简述儿童活动过度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答案要点】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运动场上很难看出他们的区别,但在受限制的教室里,多动症儿童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 (2)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多动症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关注一种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先于思维,即没有考虑就开始行动。
3.简述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1)开创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和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4.简述品德与态度的联系。
【答案要点】品德和态度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特征。二者的架构是一致的,都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干涉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一样。
五、论述题
1.试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
陈述性知识指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反应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实践性知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联系
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换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运用程序性知识得到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
(2)二者的区别
从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和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从测量的方式上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2.如何运用记忆策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答案要点】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
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3)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如“关键词方法”、“联想记忆法”等。
(4)教会学生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藏在长时记忆系统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
(6)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复习。
要及时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
反复阅读并尝试背诵的记忆效果好于简单的反复阅读,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