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四)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
A.身高体重
B.骨骼肌肉系统
C.循环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2.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扎童为目标的( )综合课程。
A.活动型
B.操作型
C.社会型
D.实践型
3.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师教学前( )的准备状况。
A.课程、课件和教学环境
B.课件、网络和多媒体环境
C.硬件、网络和教学环境
D.硬件、软件和教学环境
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 )类型。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犁
D.民丰型
5.“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 )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教学策略
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201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四)答案
6.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7.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
A.基础性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8.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
9.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因此,老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必须做到( )。
A.帮学生准备好参加活动必须用到的英语材料
B.不使活动与所学的英语材料脱节
C.设计好活动的各个步骤
D.以活跃气氛为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料
10.( )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A.学校图书室
B.办公室
C.课堂
D.家庭
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201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四)答案
11.被猫和狗咬伤、抓伤后,下列防止狂犬病的措施中哪种是无效的?( )
A.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伤口和伤口周围皮肤
B.注射抗生素
C.注射狂犬疫苗
D.用碘酒消毒伤口
12.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3.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不包括( )。
A.迁移式学习
B.交往式学习
C.实验室式学习
D.超前式学习
14.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15.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确定此项原则的依据不包括( )。
A.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
B.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
C.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D.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201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四)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2.简述教学反思的类型。
3.简述小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4.简述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教学一:
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塑料袋里,以保持适当的水分。上课时,为了不让泥土弄脏课桌,徐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旧报纸,然后把土壤分给各小组,同时为他们准备了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具。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的土壤,学生们通过“看”、“摸”、 “闻”,认识了三种土壤不同的颜色、质感、气味,观察结束后教师及时地组织了反馈。然后学生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实验。实验一:把土块放入水中,看到冒出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二:把少量的黑土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一看、闻一闻加热后的黑土,学生都说土壤变白了,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教师指出:这说明土里有腐烂物。完成实验二时,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教师发现,土在水中搅拌后,浑浊物一下子很难沉降下来。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请学生将烧杯暂时置于一旁,等第三个实验完成之后,再请学生观察沉降现象。二是由于沉降现象并不像书中讲的那样明显,各小组陈述的结果大多与教师的意图有出入,教师为此很着急,不得不细加提示,终于得出了土壤之中有沙和黏土的结论。最后,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练习。
教学二:
刘老师进行《土壤》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由野外考察土壤和课内分析土壤两部分构成。
第一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上学生自备的用于翻土、取土的工具(如:小锄头,铁铲子、削好的竹木棍等)和老师提供的塑料袋、放大镜以及准备记录用的本子,来到学校附近一块暂时闲置的耕地上。这一次主要是要求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农田土壤的颜色、气味、手感,初步认识土壤之中会有哪些东西。所以在真正的田地里取材,进行现场观察非常合适。刘老师指导每一小组自己选择一块两张试卷大小的地面,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然后自上向下逐层观察。对现象和问题要认真记录。内容为:
(1)比较干土与湿土在颜色、手感、气味上有哪些不同?
(2)土壤中可以发现些什么?
(3)观察活动中产生哪些问题?明确了活动目的后请各小组自由行动。
随后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考古发掘”,不时传来惊异的叫声,“蚯蚓!蚯蚓!”“怎么会有瓶子呀?”“牛奶包装袋!”。各小组相继发现了土壤之中还有小石头、瓦片、碎树叶、草根、小虫、棉线等;学生还发现,虽然上面土是干的,但是下面依然潮湿;有的小组挖得深,发现黑土下面是黄土,黄土很纯。他们都认真地把小组的发现和心中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学生能在田地里学习,获得了一种与在教室里学习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兴奋又充实;身临其境,真正享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活动结束前,老师引导学生取一些自己认为不同的土样装进塑料袋带回去用于下一节课的研究。
问题:对以上《土壤》的两种教学方案,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2.1、5的认识片段: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再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再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201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四)答案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想到了什么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问题: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20分)
材料一:“骨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0、21页]
材料二:“丑小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129页]
材料三:“圆的周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