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八章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二、知识点
11、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舆论发挥出来的。
12、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2、群体的领导方式、勒温、利皮特和怀特:民主式比专制式或放任式更有利于提高群体凝聚力。3、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方式:个人和群体奖励、4、外部影响。
13、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是充分的条件。影响士气的因素:1、对群体目标的赞同2、对活动的满意感3、群体领导方式4、和谐的人际关系。
14、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于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
15、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1、强制阶段(1-6)2、强化阶段(6-9)3、遵从集体阶段(9-16)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成年):这时是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最佳时机。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这一阶段是纪律约束发展的最高级的阶段,由上述五个阶段看,小学生基本上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学生纪律问题大约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常表现出破坏纪律行为的个别学生,一种是班级群体性的纪律问题。
16、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背后一定有某种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17、教师一定要非常明确,时刻牢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使有纪律问题的学生也得以好好学习。
18、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1、与课程有关。由于课程内容贫乏,缺乏趣味,或教法呆板,或课程深度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水平。2、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师生之间潜伏着一种抵触情绪,相互反感。3、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
19、三年级在纪律管理上是个难点,最容易“乱班”。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