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归纳7

|0·2013-05-23 19:37:38浏览0 收藏0
摘要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称小学教育科研,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第七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一)概念和研究范围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称小学教育科研,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和价值预设。同时不排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如下: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研究、小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研究、小学教育目标研究、学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小学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小学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小学教育环境研究、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等。显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经验总结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想好了再干”,后者则是一段时间后某一方面的小结,属于“干好了再想”。同样,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研究论文也有区别。后者缺少前者所具有的那么一种活动的“过程”。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1.在研究目的上,注重应用性;

  2.在研究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即合作式研究;

  3.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性;

  4.在研究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逐渐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研究中,形成对素质教育的共识,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

  (4)提高小学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形成教育改革家队伍。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转变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质;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解决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认识和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总结小学教育的经验教训。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1.尊重研究对象.

  儿童是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儿童都比成人脆弱,都比成人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对儿童权利加以保护。

  2.尊重客观事实。

  3.尊重科学规律。

  4.尊重合作伙伴。

  5.尊重知识产权.

  6.尊重自身价值。

  (五)小学教育科撵研究的种类

  1.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2.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3.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4.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

  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强调分析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受试者行为与有关变量问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或固定性的相关关系.基本上是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看法和假设演绎方式.

  定量研究所得的结果,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泛推论。

  (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领域的扩展,如小学面向现代化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小学教育如何面向全体的教育的研究;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学习问题研究;多样化的小学教育途径、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

  小学教师教育的研究等。

  2.研究方法的生态化倾向、多样化倾向及研究的现场化倾向。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包括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择课题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方式进行的。选题是研究的起点,选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1.课题来源

  (1)课题来源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校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学校德育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学校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内外联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课题来源于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

  (3)课题来源于对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的怀疑。

  (4)课题来源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2.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原则

  (1)课题必须有价值。

  (2)课题要有科学性。

  (3)课题要有新颖性、创造性。

  (4)课题要有可行性。

  3.研究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的表述要求能清楚地说明研究课题的范围与变量的限定。课题名称应尽可能说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二)文献综述

  对既往文献的复习、整理、综合,从而系统地认识某一个专题的历史现状、成就和展望,确定课题后.它有助于我们评价课题和发展课题。

  1.文献

  (1)概念

  文献是记载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光盘、幻灯片及缩微胶片等。有较大理性认识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的文献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情报源和信息源。

  (2)种类

  ①按教育科学文献来源的公开性来划分,可分为正式文献和非正式文献。正式文献指专著、论文、科学研究报告及总结、丛书、学报、专刊、文集、统计材料、表册、年检以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教材、参考书等.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正式出版物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等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指示、决定等。非正式文献指未正式出版的各种材料,以及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研究人员的文献检索一般以正式文献为主,但非正式文献所提供的信息也值得参考。

  ②按文献的固有形式,可分为统计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③按文献的功能可分为事实性文献、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政策性文献和经验性文献。事实性

  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工具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理论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论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政策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经验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

  ④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档案资料等原始资料。这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是最接近事实的文献,能较具体地反映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状态,具有创造性,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很高。不过此类文献一般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将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等优点.是文献检索的重要工具。三次文献,又称参考性文献。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将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相对于前两种文献而言,具有主观综合性质。信息量大。覆盖面宽,浓缩度高,内容新颖等特点。参考价值大。

  2.文献检索

  (1)概念及意义

  围绕研究课题对教育科学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的过程就是文献检索的过程。文献检索的意义:首先,提供已有研究信息,明确课题方向;其次,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第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效益。

  (2)过程

  文献检索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以下流程:①分析研究课题.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或词组);②确定课题检索标志,选定适合的索引或修正系统的材料来源。搜索阶段,包括以下流程:①搜索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②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浏览:③以文章复印件、文摘、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加工阶段,包括以下流程:①将材料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同时剔除无关材料;②对包含相关信息的材料作摘要或总结;③准备完整的书目目录。有必要的话,写文献综述。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3)方法

  ①顺查法。按时间顺序,对研究课题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顺查法一般可以查全,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能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缺点是比较费时间,工作量大。

  ②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时序进行资料查找。适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

  ③抽查法。

  ④追踪法,即引文查找法。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参考书目或引文注释为线索.步步追踪所需文献。

  ⑤综合查找法。(三)课题论证与形成假设1.课题论证(1)课题论证的意义:确认课题研究价值,明确研究方向;完善课题方案,落实保障条件;为研究者提供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的环境;为科研管理部门更充分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条件,确定重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等提供依据。(2)课题论证报告内容一般包括:①课题名称。题目名称要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研究的内容、范围和准备完成的任务。②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阐明本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③课题研究的现状、趋势。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分歧点,该课题领域研究的动向。④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⑤研究内容。研究准备在哪几方面进行。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哪几种研究法。⑦条件分析。包括课题研究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⑧研究步骤和各阶段的时间分配。⑨经费预算。⑩成果形式。2.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1)按研究假设的形成.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两种。(2)按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一个好假设具备的条件:①假设应说明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但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可以有一组假设。②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这一理由是以理论或事实为依据的。③假设应是可检验的,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④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四)选择方法在选择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这项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这项教育科研的条件能不能控制和操纵?3.这项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有多大?

  (五)变量分析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的组合。因变量又称目标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是衡量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标准。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与本课题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由于它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辨别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变量分析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应当根据假设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考虑是否或如何加以操纵以及测量。同时。还应辨明涉及这项研究的无关变量,并且考虑能否或如何加以控制。

  (六)选择被试

  从单位中(总体)抽取部分单位(部分),使这部分单位代表全部单位。

  (七)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质量的保证。它不仅影响预定研究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三)课题论证与形成假设

  1.课题论证

  (1)课题论证的意义:确认课题研究价值,明确研究方向;完善课题方案,落实保障条件;为研究者

  提供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的环境;为科研管理部门更充分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条件,确定重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等提供依据。

  (2)课题论证报告内容一般包括:①课题名称。题目名称要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研究的内容、范围和准备完成的任务。②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阐明本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③课题研究的现状、趋势。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分歧点,该课题领域研究的动向。④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⑤研究内容。研究准备在哪几方面进行。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哪几种研究法。⑦条件分析。包括课题研究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⑧研究步骤和各阶段的时间分配。⑨经费预算。⑩成果形式。

  2.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1)按研究假设的形成.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两种。(2)按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一个好假设具备的条件:①假设应说明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但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可以有一组假设。②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这一理由是以理论或事实为依据的。③假设应是可检验的,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④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四)选择方法

  在选择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这项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这项教育科研的条件能不能控制和操纵?

  3.这项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有多大?

  (五)变量分析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的组合。因变量又称目标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是衡量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标准。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与本课题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由于它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辨别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变量分析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应当根据假设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考虑是否或如何加以操纵以及测量。同时。还应辨明涉及这项研究的无关变量,并且考虑能否或如何加以控制。

  (六)选择被试

  从单位中(总体)抽取部分单位(部分),使这部分单位代表全部单位。

  (七)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质量的保证。它不仅影响预定研究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研究方案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设计研究方案时要尊重科学理论和客观事实,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杜绝任何主观臆测性:要充分考虑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实事求是地制订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范围;要充分估计到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设想出应变办法,切不可无根据地把方案设计得过大过高。

  (2)具体性。设计研究方案时要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具体的考虑,如研究内容、时间进程、经费预算、研究力量的安排等,都要有明确的具体化的表达,且不能笼统含糊。

  (3)灵活性。设计研究方案要留有余地,要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补与调整计划。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全员性。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应参与课题方案的研讨与设计,从而使方案更周密,也使每位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有自己的定位。

  2.研究方案的内容

  一般地说.研究方案应包括下列9项内容:

  (1)课题名称。即研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课题。这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大体概括,必须同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适应。做到简单、具体、明确,反映研究的实质并具有新颖性。一般而言,课题名称应表明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2)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实质上是阐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原因和条件,使人们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着重说明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即研究是在怎样的理论环境中产生和进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背景即研究是在怎样的实践环境中产生和进行的,这一环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存在的问题等等。

  要阐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即目标,陈述假设。对此的阐述应在把握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有关问题进行现实考察和理性思考后提出。

  课题研究的意义即课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价值,要说明通过研究,能否检验、修正、创新或发展某种教育理论,预计会有哪些突破;二是实践价值,要说明通过研究,能否从某一方面提高教育质量或办学效益,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三是决策价值,要说明通过研究将对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当局的某项教改决策提供何种依据。

  (3)界定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等。

  (4)明确研究内容,即把课题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研究内容的表述可从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方法研究三个维度来安排,也可以从理论问题研究或实际问题研究作为主线来展开。

  (5)写明研究的方法,这里指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即搜集事实材料的方法。研究方案要尽可能详细阐述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如用调查法,要写明是问卷还是访谈,最好附上问卷或访谈提纲。

  (6)预设研究的步骤与进程。

  (7)预计可能取得的成果及其形式。

  (8)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和设备条件的预计。

  (八)资料整理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

  (九)得出结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实事求是的分析,便可以得出结论。

  (十)撰写科研报告

  科研报告概括科研工作的进程,反映科研的成果,体现科研的水平和价值,以及研究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同时也便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观察法

  1.概念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

  观察法有两种:广义观察(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有以下特点:

  第一,正式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第二,正式的观察具有客观性。

  第三,正式的观察具有能动性。

  教育观察是科学观察。

  2.类型

  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按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3.观察的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2)通过检索资料、老师访谈等,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3)编制观察提纲。

  (4)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5)资料收集记录。(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4.观察研究的记录

  (1)描述记录,具体的方法有: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

  日记描述法――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的一种观察方法。分为综合日记描述和主题日记描述。最早使用者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我国最早使用者为陈鹤琴。

  轶事记录法――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2)取样记录方法,具体有: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3)行为核对表。

  5.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和观察的自觉性。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6.观察法的作用和局限

  (1)观察法的作用

  第一,观察是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有利于深入认识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论。

  第二,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第三,观察是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有利于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第四,观察法操作简单,具有不妨碍被观察者日常生活、学习和正常发展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教育领域。

  (2)观察法的局限

  第一,观察法不能判断所观察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因此,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不能证明事物的必然。

  第二,由于观察时问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第三,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及多变性,观察项目归类结论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第四,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化程度不高。

  (二)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从而对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客观描述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的特点有: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调查手段的多样性、调查效率的高效性。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