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2.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 )点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凯洛夫
3.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
B.规模
C.速度
D.规格
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
5.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6.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维
D.凯洛夫
7.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为(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9.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的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10.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11.“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2.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4.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 )。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15.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是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2.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3.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4.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5.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题地位。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3.简要说明教学的一般任务。
4.简要说明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5.简述怎样激发中学生的学校动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对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2.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们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要求。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人口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老师详解】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图式是皮亚杰的观点;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观点;力比多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老师详解】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
4.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与教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等的途径;另一方面,教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因此,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斯巴达教育”,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它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著名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l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教学过程分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反对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阶段理论,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
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7.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在青少年发展教育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春期的年龄划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少年期是ll、12岁到l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它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9.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忆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在一瞬间就急速消失的记忆。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视象和声象的形式存储。
10,【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基本特性”,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是又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1.【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种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老师详解】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
12.【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韦纳的归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13.【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老师详解】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气氛的影响”,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老师详解】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品德的基本结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老师详解】一般认为,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道德认识或称道德观念,道德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成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风格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义务教育的概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而基础教育则包括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初中、高中)的教育。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和运用。
【参考答案】错误。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习的组织者、教学互动的指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三、简答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1)问题的特征问题的特征中,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常常会影响个体问题的解决。(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有时也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功能固着是一类定势现象,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学生习得的原理或技能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能力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通过教学实现的。要想使学生当前的学习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及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学习迁移。各科教材都有基本概念、原理和逻辑结构,这些内容的组织形成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知识的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以及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有利于学习迁移的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①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②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迁移量是随着讲授教材和学习教材的方式而变化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迁移的主要手段。许多优秀教师就是使用了最佳教学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促进迁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①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②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③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基础。知识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现代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力是保证。(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6--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教育是方向。(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理想目标,虽然这一理想目标未必能实现或实现程度因人而异,但它始终是教育发展努力的方向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类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适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是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变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考试失败。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不能接受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的现实。
(3)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小明摆脱困境:①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小明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让小明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小明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争取以后考试考出好成绩。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和运用。
【参考答案】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课堂纪律作为一种约束的手段,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发挥它的制约力,但不能成为学习的目的。而发挥它的制约力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口舌之功。案例中的新教师把学生不服从管教错误地归因于课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不断地将管理措施严格化,这是不合理的处理方式。案例中讲到指导教师帮忙制止混乱场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自我查找原因。其次,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三思后行。案例中多次提到过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作对,新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对待:案例中讲到学生做完实
验后不回座位时,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催促,而不是观察学生不回座位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后来对待两次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的措施是处罚其留校15分钟,而没有提到在15分钟里是否去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进而做到说服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