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2013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卢梭、洛觅,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四书”、“五经”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主张教育万能沦的是 ( )
A.康德
B.华生
C.高尔顿
D.格塞尔
5.“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7.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 )
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8.教育与( )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9.支配了德国整个高等教育,并一度使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是( )原则。
A.实践与理论统一
B.做学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
D.研究与教学统一
10.“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 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年。
A.1951
B.1978
C.1985
D.1986
12.提出培养具有“四有、两爱、两精神”的人才,是出自 ( )
A.《中共中央关手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1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 )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4.“以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 )教育理论倡导的。
A.进步主义
B.社会重建主义
C.批判理论
D.永恒主义
1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 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________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17.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__________。
18.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
19.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__________。
20.____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21.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
22.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__________,二是设施文化。
2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4.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表现形式。
25.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_________社会才出现的。
26.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__________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7.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28.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_计划。
29.处分分为警告、__________、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30.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__________。
3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__________。
32.德育包括政治教育、__________和道德教育。
3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__________。
34.马克思、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
35.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怎样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37.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8.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3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0.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相互影响。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2.【精析】D“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3.【精析】B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遗传素质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4.【精析】A康德主张的是教育万能论。
5.【精析】B“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6.【精析】B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7.【精析】A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人的培养功能。
8.【精析】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9.【精析】D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支配了德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并一度使德国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
10.【精析】D“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生存权利。
11.【精析】D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精析】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描述有所差异。题干中的表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
13.【精析】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4.【精析】A题中所述是进步主义的观点。
15.【精析】A孔子提出“学、思、行”统一的教学思想。
二、填空题
16.教育民主化17.教师资格制度18.授受19.绅士
20.学校系统21.教育
22.学校环境文化23.弗洛伊德24.外在25.奴隶
26.教的矛盾27.骑士28.课时29.记过30.癸卯学制31.教育目的
32.思想教育33.课程类型34.社会分工35.教学
三、简答题
36.(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37.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几方面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他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泰勒认为,应包括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等。
(3)对学科的研究。
38.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特点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9.(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
(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全面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可能。(5)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40.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四、论述题
4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2.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使教育向理想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