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四川省教师资格心理学资料: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0·2013-01-31 19:10:16浏览0 收藏0
摘要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考试频道2013年四川省教师资格心理学资料: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本章考点

  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学习规律,联结、准备率、操作性条件反射、负强化、程序教学、观察学习、自我效能高的概念。

  联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代表人物

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

学习规律

桑代克

试误―联结

试误―联结学说,认为心理和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效果律
准备律
练习律

巴甫洛夫与华生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替代―联结”学说,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

消退律
泛化与分化律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强化―联结”学说,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运用于程序教学理论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联结学说,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人类的学习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三元交互作用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1、如何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也是联结派理论的鼻祖)

  ①试误―联结学说,认为心理和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推理而顿悟的过程;

  ②该理论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趋向,并使之加强;

  ③桑代克通过动物的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学习联结理论,对学习进行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并总结出了学习的规律,即效果律、准备律以及练习律,其理论体系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对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堪称教育心理学的鼻祖;

  ④局限性:桑代克把人类复杂的学习过程等同于动物的学习,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2、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者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联结:是指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3、准备律:是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4、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P65

  第二节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

  1、如何评价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创立者:巴甫洛夫与华生★)

  ①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

  ②意义:把精确而有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生理与心理统一起来,对高级心理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学说揭示了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生理机制,对科学、唯物地说明心理活动和学习是有功绩的。

  ③局限性:只可以解释部分较为简单、低级的学习,不能解释复杂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学习过程。

  ④该理论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杀了人类思维的特点。

  2、巴甫洛夫进行的实验为:狗分泌唾液实验★

  铃声为条件刺激 食物为无条件刺激

  3、华生:恐惧形成实验★

  4、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反射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5、泛化: 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6、分化:分别向有机体呈现条件刺激和与之相似的无关刺激,对条件刺激给予强化,对无关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可以使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产生分化,只对前者进行反应。

  7、华生对学习律的研究: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

  频因律:在其他条件想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快,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因律: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也就是说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如何评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P85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该理论是是根据他用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所做的经典实验所提出的。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加强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3、斯金纳认为所有行为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最初是自发行为,后来这些行为得到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有目的的操作,有机体通过这些操作作用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4、斯金纳把条件发射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发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的联结,反应由刺激引起;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强化的过程,重要的是操作后的强化。

  5、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P76

  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包括两部分:(1)学习的实质(2)学习的规律

  7、学习的实质:“强化―联结”学说,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8、学习的规律:(1)连续接近技术:指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渐形成这种技术。(2)强化强化原理技术。强化的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9、强化类型与惩罚

反应概率

刺激增强

刺激消除

反应增加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

负强化(消除不愉快刺激)

反应降低

惩罚(呈现不愉快刺激)

惩罚(消除愉快或强化刺激)

  10、强化的安排:连续强化(及时强化)、间歇强化(延缓强化)

  11、程序教学:指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序列是程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JD程序教学的概念和原则★)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最先是直线式程序。

  (2)程序教学遵循的原则:①小的步子②积极反应③及时反馈④低错误率⑤自定步调

  (3)程序教学的依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原理。

  (4)程序教学可以通过教学机器来进行。教学机器优点: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等而造成的恐惧、反感心理。②强化及时,反馈及时,不像传统教学中反馈和强化太少,耽搁时间长,降低了强化的效果。③最大限度地照顾了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④使教师能清楚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所在,以便有针对地进行教学。⑤机器可以记录学生的反应情况,为教师修改程序教材提供有效信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