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将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课程设计的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
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古德莱德曾经提出关于课程的五个层次:①观念层次的课程,即在思考、研究、拟议中的课程;②社会层次的课程,即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正式课程(这两个层次属于课程的编制和课程的采用阶段);③学校层次的课程,即由学校在国家和地方确定的课程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课程;④教学层次的课程,即教师所“理解的”并在课堂上实行的课程;⑤体验层次的课程,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①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②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③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⑤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及结构进行规划;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这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具体如下:
1、安排课程表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之处于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
迁移性原则: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生理适宜原则: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身体机能都得到平衡和健康的发展。
2、分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体力、能力。③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基础因素,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②内部因素,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③外部因素,主要指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等。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在对教学单元进行规划时,需要对教学单元中的主要原理、主要概念、技能、态度、诊断性测验和评价等方面加以考虑。
6、组织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开展过程。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