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的教育观学习要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概述
(一)教育观的内涵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一词的内涵
所谓素质,就是指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和生理的素质。
第二,心理素质。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等。
(三)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 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素质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1. 素质教育的定义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 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广义: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潜力的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
(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这里强调的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
(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精神,挖掘和调动每个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一方面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另一方面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7)素质教育的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要。
(8)素质教育的合作性
素质教育是合作性教育,而不是竞争性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民主型的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更多海量资源尽在环球网校。考生亦或登录教师资格论坛,与广大考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