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自学考试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 地区
  •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4)

环球网校·2017-12-22 12:58:57浏览69 收藏20
摘要   【摘要】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4)》,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摘要】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4)》,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九章 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并由此而形成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就是由这些领域,各个方面因其固有的内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而存在和演进的。揭示社会有机系统的基础,原因,机制和它的基本构成与内在矛盾以及演进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一、社会是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必然形式。人类作为文化的存在物必然是社会的存在物,即必然以社会的形式而存在。社会就是由从事文化创造的共同活动和连续活动的人类个体所组成的。

  人类文化活动的共同性和连续性表明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可摆脱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其本质上,超越了人们的自然关系。人类的自然关系对于作为它的承担者的人类个体来说是一种自在的直接关系。而人类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则是由人自觉地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自为的关系。

  人类社会关系赖以建立的创造性活动是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人类改造自然是人与自然的交往,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个体之间的交往即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正是这种交互作用形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亦即形成了所谓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论,把个体与社会理解为一种辨证的统一体。一方面,个体通过生产活动及其基础上的交往活动而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作为诸多个体的共同创造物又制约和规定着个体的创造活动,或者说,社会同时又创造着个体。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方法是研究社会有机体运行机制的基本的方法论。

  二、社会交往的特征和分层

  社会交往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觉性,中介性和客观性三个方面。

  1>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因此,人就可以调整变换自己的目的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

  2>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是凭借中介进行的。人与自然交往的生产活动是使用工具的中介性活动,与此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人际之间的交往也必然是中介性的活动。交往的中介性同自觉性是密切相关的。

  3>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它是在客观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其规模,程度和基本的方式等等都是受生产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历史条件制约的。因此,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 作为一种客观的规律规定着,制约着个体的交往活动,使这种活动成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其客观性与之自觉性和中介性也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交往是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直接或间接同物质生产活动相联系的,依其同物质生产联系的密切程度而展现为不同的层面。主要有:

  1>生产技术的社会交往。它是同生产劳动直接相关的,是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各个个体之间生产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它是物质生产以至人类本身的存在得以延续的一个根本条件。

  2>经济的社会交往。它是同生产劳动关系十分密切的交往形式,其本质内容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它是个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构成了政治的,精神的社会交往关系的直接基础。

  3>政治的社会交往。它也是同生产劳动关系较为密切的交往形式。它直接围绕着经济交往的目的来进行,保证经济交往目的的实现,具有比经济交往更高的自觉性。

  4>精神的交往是较为远离生产劳动过程的交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往往把目标放置于那些较为普遍,恒久的事物之上。其交往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艺术等等。

  三、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社会交往的秩序和结构,是通过社会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建立的。作为社会交往关系规范化,制度化之产物的社会制度,具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层次相对应,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也表现为诸种形式,形成社会制度体系的诸多层次。

  生产技术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某种类型的生产组织,生产制度,技术制度和规范。这类组织,制度,规范是直接适应生产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并直接成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经济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它是构成整个社会制度体系的基础。

  政治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各种形式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或相伴随的政治组织与设施,如政党,军队,法庭,监狱等等。它主要地就是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去维护特定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以维护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

  精神的社会交往规范化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体系。意识形态的作用是论证和表明特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精神的社会交往从特定阶级立场出发,在特定阶级利益支配下所实现的规范化过程。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自考考试道为您整理: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4),另外环球网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关资讯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通知单打印证书领取毕业办理实践安排考务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编辑推荐

  各省市自考院校汇总【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汇总】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8年4月自考:考生必需掌握的三遍读书记忆法

  上海自考院校一览表【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汇总】


  【摘要】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4)》,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四、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

  社会作为人类人体之间交往关系的产物,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机系统是因其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而相互制约的整体。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性程度极高的系统。它异于和优于其它有机体就在于具有自我意识,是以某种自觉的形式进行的。

  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交往活动的社会主体自觉地建立起交往活动的制度和规范,以指导,约束自己的交往活动,这是社会系统自组织,自调节过程的自觉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交往的制度化,规范化是使社会成为具有独特的自组织,自调节功能的有机系统的根本条件。

  人类社会是最复杂,最高级的有机系统,它的调节机制也必然是高度复杂的,而且是经常地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需把诸层次的交往制度和规范整合为一个协调的体系,才能有效地执行社会有机系统的调节功能。整个社会有机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都以物质生活的生产为基础。因此,各种社会交往制度,规范及其相互关系的确立,都必须适应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

  由于社会交往制度和规范作为一个协调的体系对社会运行的调节作用,才使社会作为有机系统而存在。社会交往制度的体系便成了社会有机系统的结构。因此,从社会交往制度体系所把握到的社会有机系统的结构,也就只是它的最基本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生产技术制度----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或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思想上层建筑。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经济结构系统,是由诸多环节或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把握。统一地看,生产关系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它是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不同形式。

  <2>产品交换关系:指人们之间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交换其活动,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进行交换的。

  <3>产品的分配关系:指生产的产品按什么原则和方式,以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进行分配。

  <4>产品的消费关系:主要指由产品分配关系所直接决定的生活消费,个人消费的关系。广义的产品消费除生活消费外,还包括生产消费以及其他形式的消费。

  以上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核心的部分。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最本质的关系,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关系。首先决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由它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又共同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形式。在整个生产关系中,直接生产关系也就处于主导的,决定的地位,而直接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生产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同的类型。根据性质可分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两种类型。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体现着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两重关系:生产力是人对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生产过程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的形式。二者和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内含矛盾的整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关系作为制度化了的经济交往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经常的,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则必须经过调整,改革或革命性重建,然后便又重新开始了它同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应到不适应的矛盾运动过程。支配这种矛盾运动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自考考试道为您整理: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4),另外环球网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关资讯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通知单打印证书领取毕业办理实践安排考务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编辑推荐

  各省市自考院校汇总【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汇总】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8年4月自考:考生必需掌握的三遍读书记忆法

  上海自考院校一览表【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汇总】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 2020年10月《高等数学(一)00020》全国卷

    难度     23人已做
  • 2020年8月《高等数学(一)00020》全国卷

    难度     6人已做
  • 2019年10月《高等数学(一)00020》全国卷

    难度     2人已做
  • 2019年4月《高等数学(一)00020》全国卷

    难度     2人已做
更多试题 >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

预约成功
您已经成功预约
考试短信提醒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