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教师节又到了,送礼还是不送礼的纠结又开始了。媒体聚焦“教师节送礼”的报道连篇累牍,但透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家长说、老师说”,我们得到这样的讯息:家长“不得不送”,老师“不得不收”。原来,广受社会诟病的“教师节送礼”同样不受当事人待见。这样一件令送礼者、收礼者“两情不相悦”的事情,怎么会成为大行其道的“阵风”,年年刮?
首先分析这两个“不得不”。家长“不得不送”,一是有所“求”,再是有所“疑”。很多家长之所以给老师送礼,不是出于尊师重教的感恩之情,是想获取“额外利益”――希望老师在分班、座位、选班干部、获奖机会等事情上照顾自家孩子,他们的出发点就是用“糖衣炮弹”击破老师的“公平心”。送礼风最初或许就是起源于此类“聪明”家长。而一旦有家长开始送礼、老师开始收礼,那些没送的家长就起疑心了――别人都送我没送,孩子会不会被另眼相待?他们不得不“跟风”以求心安。老师“不得不收”,也有两方面的纠结:不收,担心家长误解成不领情、瞧不上;收了,自己于心难安。
家长无论是“求”还是“疑”,都是出于对老师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老师会“一碗水端平”;他们不相信老师的职业道德,乃至人格;他们表面上说着感激的话,内心里贬低着收礼的老师。而让家长滋生不信任感的,是一部分失德老师的行为――他们让送礼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真的得到照顾了,让没送礼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确实被忽视了。正是这极少数的收礼教师,败坏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声誉,推动了教师节送礼之风愈演愈烈。
要让家长自觉不送礼,关键是要破除那条所谓的“潜规则”――别人都送礼自己不送,孩子肯定会吃亏。实现这一点,关键在老师。如果老师能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社会背景而有所偏重,让那些想通过送礼“捞好处”的家长“死心”,让那些没有送礼的家长“放心”,相信不会再有人上赶着去送礼。
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规范、监管工作。要通过加强师德教育让广大教师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通过惩处违规行为督促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廉洁从教。虽然这种收礼行为一般“数额少、较隐蔽”,但只要有心、用心,一定可以寻到“蛛丝马迹”,不能让送礼、收礼的人“心照不宣”、投桃报李。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希望家长能以“信任”与“理解”表达对老师的尊重,老师能以“责任”与“理性”传递对学生的爱心。让师生间的“礼尚往来”回归感恩之情、师道之爱,让教师节归于纯粹,不为送礼“折腰”,不被金钱“绑架”。
温馨提示:请大家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考试最新信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