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及参考答案(1)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注意事项

  一、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二、第一题、第二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三题、第四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第五题、第六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未按上述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三、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给定资料

  1、从2004年开始,上海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每一届都是好评如潮。参观者在精美的文化面前,赞叹不已。“2007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在观众的叫好声中落幕了。撤下展台,清理展品,打点行装,来自湖南常德的民间工艺家汤余伟,此时心绪繁乱,忧愁和矛盾写在他渗着汗水的脸上。5年前,汤余伟卖掉了7家经营得好好的电子商店,办起了常德纸雕艺术研究中心。倾两年之力,率百余位民间艺人,完成了纸雕艺术史上的旷世杰作《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长32.76米,雕塑了3003个人物,以及32艘船、13座桥梁、274头马牛羊驴等。

  作品完成后,在常德引起不小反响,媒体报道了,政府部门表扬了。但是,没有获得一分钱奖励。公司亏损严重。这次,汤余伟把作品送到“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作品卖了。然而,虽有意向,但至博览会结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买下。无奈的汤余伟,只得把作品留在上海一位朋友家,期待通过拍卖行进行拍卖,以所得维持公司生存。

  2、生产、销售、开发、研究、培养……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民间工艺在政府的扶植下,形成完整的系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一位负责人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民间工艺处于黄金时期。那时,全国有180多个民间工艺生产基地和工艺美术服务部,有100多座工艺美术专业学校,有96所工艺研究所。当时全国各个领域的职称评定都被停止了,惟有民间工艺享有这个特权,还在继续评定,因而有自己的大师、技师,等等。那时,没有一家单位有产品出口权,只有民间工艺有国家特许:5万美元以下,可不通过外贸部门,现场就可交易。民间工艺品在整个国家轻工产品出口中,占1/3强。

  然而,从90年代开始,各地民间工艺工厂、学校、研究所、销售服务部等倒闭的倒闭,合并的合并,缩编的缩编。北京原有40多家工艺美术厂,现在只剩下10来家,而且大多数名存实亡。

  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原来保存着成千上万种民间工艺样品及相关文字史料。但是,随着研究所的关闭,这些样品和史料,全都散失,不知去向。上海南京路上的工艺美术品服务部,原来非常兴旺,享誉中外。几年前,被老凤祥“吃掉”,卖金银首饰。后来又被铅笔厂买走,卖铅笔。现在是一家快餐店了。上世纪50年代,上海民间工艺大师级人物有500多人,现在却没有几位在全国有影响的。上海著名的顾绣、竹刻等民间工艺都凋零了。各地原有的100多所工艺美术学校,现在所剩无几。民间工艺组织体系,渐渐被“解体”,不复存在了。

  3、16岁就开始拉手风琴的我国一著名作曲家李老师是中国第一代手风琴手,也是目前我国为手风琴谱曲最多的专业作曲家,无论在手风琴教学还是作曲方面都堪称泰斗。回想当年,77岁的李老师仍难掩内心的兴奋:“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要随三个文艺队出演,为人们唱抗美援朝的歌曲伴奏,人们越唱越激昂,我也越拉越带劲,效果真是非常好!”

  由于手风琴备受群众喜爱,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全国各地手内琴培训班犹如雨后春笋,文工团和部队更是都有自己的专职手风琴手。《喀秋莎》、《多瑙河之波》、《杜鹃圆舞曲》、《芬兰波尔卡》等脍炙人口的音乐,都离不开手风琴的演奏。手风琴被誉为“背在肩膀上的乐队”。可是,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学习手风琴的人数逐年减少,手风琴逐渐淡出了主流音乐舞台。

  在钢琴、小提琴席卷中国的热潮下,手风琴艺术逐渐受到了冷落。音乐会上难以看到手风琴的影子,电台、电视里也鲜闻其声,知名琴厂相继破产,学琴人数逐年下降,很多地方的“乐器一条街”甚至没有一家手风琴专卖店。

  北京星海乐器城的营业人员说:“手风琴买的人太少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手风琴厂家生产的手风琴技术参差不齐,手风琴的生产标准也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生产厂家的技师还算说得过去,但受到市场不景气的影响,销路也不好。拉琴的人少,生产琴的厂家自然也就少了。

  北京市蔚蓝时空文化艺术传播中心主任岑老师还记得那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一期节目,有年经人看到他背着手风琴竟小声嘲笑:“这年头儿还有拉这玩意儿的?”他当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能坚持在手风琴领域的人真的是很不容易。“以前会拉手风琴就有单位要,可现在文艺团体不要手风琴,电台、电视台听不到手风琴,甚至连在国外修得硕士的手风琴演奏人才在国内都没有出路。”岑老师叹道。

  4、北京市少年宫手风琴专业高级教师李老师认为:“我不认为中国的手风琴走向了衰落,今天反而是在很正常的状态。如果今天还是曾经那样火爆的现象反而不正常了。”李老师同时指出,不根据自己的水平而盲目考级才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本来考级只是一种教学评价,但后来却走歪了,尤其是考级开始与升学挂钩之后,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级,只练考级曲目,“那些本来对音乐很有兴趣的孩子由于受到这种单一的准备考级的影响,反而把他们对音乐的爱好给磨灭掉了。”提起一次国际手风琴比赛,李老师颇有感触地说:“很多外国选手的演奏富有激情,而中国有些选手则更多地只是在拉琴,而不是在表现音乐。”

  如此具有优势的乐器为什么逐渐淡出了主流音乐?一位业内人士坦承:“因为没有建立起大众的畅通的欣赏渠道,忽略了大众的音乐需求,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追求着高深的音乐效果,用完成大作品来显示我们的技术水准,所以人们很难在舞台演出、影视媒体、街头巷尾中见到它的身影。”

  5、2006年4月,为了培养普通民众对手风琴的兴趣和提高业余手风琴爱好者的技术水平,一些老一辈老师发起了“手风琴即兴伴奏业余讲座”活动,这是一次专门为那些常年在北京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义务为群众歌咏伴奏的琴手而开办的学习班。六七十位业余琴手先后报名前来听课,他们大都是京城群众歌咏活动的中坚力量,有的人已年愈古稀。

  2006年5月,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等单位成功主办了第一届“歌声与琴声”手风琴、合唱、音乐交流大会;2007年“五一”期间,第二届“歌声与琴声”活动也获得圆满成功。

  一位手风琴演艺老师在中国新疆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要为建立中国手风琴学派而努力奋斗”,并指出“手风琴虽然是舶来品,但只要结合本民族的音乐,就会拥有更大的空间。很多受全世界人民广泛赞誉的音乐,都是本民族的,都是融入本民族血液的东西。”

  6、手风琴演奏家们认为,中国手风琴学派的形成,一定要建立在拥有广泛的、具有本民族鲜明特点的、风格形式多样的手风琴作品的基础之上,真切地希望有关人士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多创作出一些高质量的、反映我们时代的、富有中华民族音乐气息的中国手风琴作品,为我国的手风琴艺术事业倾注一份力量。

  “让手风琴回归到大众音乐的主流地位还要从娃娃抓起。”一位从事多年手风琴教学的老师说。她的一位学生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了手风琴,是因为它的表现力极其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能在手风琴上淋漓表达,没有任何乐器能够代替。手风琴的未来需要这样的孩子。

  7、与手风琴具有同等命运的还有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曾几何时中国民间工艺风靡一时,走过了辉煌的岁月,而现在民间工艺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陷入生存窘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人认为,不适应市场经济冲击和不切实际的改革是重要原因之一。“抓大、放小、搞活”,是许多地方经济改革的“砝码”。基本靠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在国民经济中只能属于“小”的一类。因此,许多地方都把民间工艺这一块放在市场,自负盈亏,自生自灭。比如北京绢花厂,原有1000多工人,5年前搞改革,下放到区里,结果房子卖了,机器卖了,一些成品和半成品也都卖了。工厂虽然还有其名,但只剩下十来个人,其余的人都回家,“吃”社保了。

  民间工艺,过去归口轻工业部。于是,民间工艺品从来都被认为是轻工产品,不属文化产品。因此,民间工艺不享受任何财政和税收政策。企业所要缴的任何税收,它们一分也不能少。过去,民间工艺品大多由外贸部门统一收购,销往海外。如此,民间工艺的日子还好过些。上世纪90年代后,国家不再统收统销了。以往向外销售的大路被断掉,又享受不到文化产品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同时,人多活少,需要“养”的人多。如此种种民间工艺企业生存艰难。

  如今民间工艺有两大民间性学术团体: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两家分属原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科技协会。文化部成立非物质文化“申遗”机构后,民间工艺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各地的民间工艺,多归入区县、乡镇文化馆。于是,人们就有了困惑:民间工艺到底“姓”什么?是物质产品?是科研项目?还是文化遗产?事实上,“身份”的不确定,常常使得民间工艺处于无人管的尴尬地步。

  其实,国家每年对民间工艺都有拨款。但是,真正在第一线的民间艺人,或有关单位,根本没有感觉,也就是说,虽然有“和尚”挑水,但是需要喝水的人喝不到水。钱,没有落到实处。

  8、1995年,我国政府赠送联合国的青铜器“世纪宝鼎”,是上海嘉丰特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卢银涛设计制作的。卢银涛的这家公司属于私营企业,主要承接各种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1993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看到了由卢银涛主编的专刊《特艺世界》,这本杂志不定期介绍中国民间工艺。加利阅后给编辑部写了封贺信。由此,卢银涛决定制作一尊青铜宝鼎回赠加利先生。

  以他一家公司之经济实力,是难以完成这项工程的。但是,也没有哪一个部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于是,卢银涛向外筹集资金。不料,在“世纪宝鼎”赠送联合国后,美国有传媒据此攻击“世纪宝鼎”的知识产权不明确。卢银涛说,如果当时有哪一个部门给予关照和支持的话,也不会被美国人钻空子,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9、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台湾的“法蓝瓷”引起人们的关注。瓷器,中国第五大发明。然而,近百年来的瓷器市场,引领风骚的却是一些欧美产品。其根本原因,正是传统的中国瓷器艺术,创新不够,未能与世界潮流接轨。

  2001年,中国台湾人陈立恒在景德镇创建出以自己英文名字命名的瓷器品牌“法蓝瓷”。陈立恒将传统中国美学与西方新艺术结合,通过烧制难度极高的“倒角脱模工法”,制作成各种浮雕般立体感极强的造型,尔后加上细致的传统手绘工艺。“法蓝瓷”问世后,立即饮誉世界,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证章”。短短5年的时间,“法蓝瓷”成为世界著名品牌,在全球建起5000多个销售点。

  10、北京民间工艺大师滑树林最大的梦想是,北京奥运会或上海世博会的礼品能够选用绢花。绢花完全手工制作,所用的材料系丝绸缎子。做得好的绢花,惟妙惟肖,牡丹、玫瑰、杜鹃、梅花,栩栩如生。绢花也可用来插成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美不胜收。

  奥运也好,世博也罢,届时都需要鲜花点缀。比如,来宾胸襟上的胸花,运动员获奖时的鲜花等等。然而,由于鲜花的生命短促,用不了几天就会萎缩。而绢花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绢花的生命是无止境的。在奥运会、世博会上,相信任何一位拿到绢花的来宾、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大都不会轻易扔掉,会带回去作永久纪念。

  滑树林的梦想能否实现,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民间工艺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没有传承,就无法发展。没有发展,传承也困难。发展,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支持,给民间工艺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这是最好的支持。二是民间工艺自身的创新,没有创新,谈不上发展。

  11、民间工艺是否如过去那样,有自己完整的组织体系,就成了人们热衷的话题。有人举例说,喜欢旅游的人,也许都有这般体会,各地景区的纪念品大同小异,看着琳琅满目,却大多没什么意思。为什么?目前的民间工艺,多是家庭式的。不可能有更多的设计,更多的策划,更多的投资。民间工艺没有政府的引导与扶植,难有发展与创新。因此,在大多数民间工艺公司走向市场的同时,国家要有自己的民间工艺研究所,有专事培养人才的学校,乃至生产及销售基地。

  也有人认为,这样是不是走回头路了?也有人认为不是这样。因为,民间工艺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完全靠艺人的一手绝活。当前,民间工艺首先要归口。必须确定,民间工艺不是什么“轻工产品”,而是“文化产品”。建立国家民间工艺机构,并不指把他们全部“养”起来,而是结合项目,结合市场,让创作人员定下心来,创作一些具有示范性、实践性的产品和品牌。民间工艺也只有有了归口部门,有了组织体系,国家的一系列扶植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12、位于甘肃的某自治州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各民族群众在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创造了品类繁多的手工艺。这些民族民间手工艺,不仅是各族群众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继承和开发民族民间手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该自治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类繁多。主要有陶器、金属加工、金银首饰加工、皮革和毛皮加工、牛羊毛编织手工艺;木器制作、雕刻及建筑装饰、石雕、石刻等。民族民间手工艺从技艺上看具有: 一是原料配方工艺独特;二是造型奇异,构思奇妙,别具一格;三是制作工艺各有绝招三大特点。在历史上,民族民间手工艺,在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民族民间手工艺对振兴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一份来自该自治州的报告上写到:近年来,我州民族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振兴我州民族民间工艺是加快我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我州民族工艺有着传统的优势,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我州民族民间工艺业从业者商品意识淡薄,手工业企业基础薄弱,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品牌意识缺乏,人才缺乏,行政引导及推动力度不够,存在着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缺少品牌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追根溯源,我州民族民间工艺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内涵和形式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求。但在工业文明日益替代农耕文明的今天,民风民俗等社会生活形态的地域性差异正在被同一化,与民风民俗有着鱼水关系的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也因此陷入生存危机。我们无法拒绝和阻挡文明生活的“进化”,但又要将随之渐逝的文明生活形态中的精粹之物及其技艺传承下来,获得新的生命活力,与变迁中的文明生活形态相吻相合,这才是民族民间工艺的真正出路所在。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不能躲进象牙塔,要在传承中注重其自身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蜕变,以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日常生活的变化需求,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才能在商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前不久,在全州开展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摸底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州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民族民间工艺品已岌岌可危。可见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确实到了非保护不可的地步了。但仔细想来,仅仅只有保护还远远不够。为此,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挖掘潜力、提升效益”的思路,重点实施区域重点行业战略、规模经济战略、精品战略、特色战略、产业联动战略、人才战备等六大战略,力求实现民族民间工艺业发展的新突破。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在认识上务必更加提高、在思路上务必更加创新、在工作上务必更加落实,不断开创我州旅游文化产业和民族民间工艺业发展的新局面。(节选)

  参考文献:

  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录:(节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作答要求

  一、当前,我国的民间工艺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窘境。请根据给定资料,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对我国民间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20分)

  要求:指明根本原因,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3~6,分析手风琴兴衰对保护民间工艺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3”指出了“手风琴被誉为‘背上肩膀上的乐队’”。请说明,这句话所体现的手风琴有哪些特色。(10分)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述该特点,不超过100字。

  2、“给定资料6”提出,“让手风琴回归到大众音乐的主流地位还要从娃娃抓起。”请你站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角度,就如何从娃娃抓起谈谈看法。(15分)

  要求:在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不超过300字。

  四、请以“从‘民间工艺的兴衰’谈起”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五、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给定资料13,是一份甘肃某自治州政府研究室写给自治州政府的一份关于发展民族民间工艺的报告(节选)。请指出这个报告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上,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问题。

  2、指出一个问题后,再做统一修改补充。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六、请你围绕我国民间工艺的生存与发展,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民间工艺生存与发展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第一问】:

  导致我国民间工艺出现生存和发展危急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民间工艺产生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间工艺受到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出现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当前我国民间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大多数民间工艺产品没有融入大众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相差较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品牌意识不强。(2)缺乏自我创新。大多民间工艺都是家庭式的,没有更多的设计和策划,缺乏创新,产品形式和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3)人才馈乏。大多民间工艺人士都已年过花甲,年轻人不愿从事民间工艺,整个行业出现人才“断流”的局面。(4)缺乏资金。民间工艺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目前由于资金不足,限制了民间工艺的进一步发展。(5)管理体制不科学,没有明确的归属,归口部门、产品的类属、组织体系、管理体制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6)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大,长期忽视民间工艺发展,没有为民间工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二问】:

  手风琴的兴衰对保护民间工艺的启示有四:(1)民间工艺要走群众路线,要适应群众的需求,与人民群众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如通过讲座、培训、宣传、教育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大从参与民间工艺,了解民间工艺,支持民间工艺。(2)民间工艺要走创新之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各种有益元素,加大创新力度,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3)民间工艺要走品牌之路,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培育打造核心竞争力。(4)民间工艺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民间工艺人才,让民间工艺发展后继有人。

  【第三问】:

  1、体现了手风琴是一种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深受人民喜爱,非常普及的大众乐器。它和声丰富,音色多样,音量宏大,音质纯正,节奏鲜明,伴奏灵活,独奏有韵味,合奏有气势,以这些独特的优势登上了当时的音乐舞台,成为乐器的主流和时尚,迅速被大众接纳和喜欢。

  2、(1)要将手风琴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作为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的手风琴教育,从小就传授手风琴知识,培养孩子对手风琴的兴趣。

  (2)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有关手风琴教育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手风琴教育的浓厚氛围。如可开展演奏会、比赛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手风琴,使手风琴深入人心。

  (3)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宫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它们对孩子进行手风琴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对手风琴的兴趣和爱好。

  (4)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使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手风琴等音乐教育,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问】:

  从“民间工艺的兴衰”谈起

  自建国以来,我国民间工艺从兴旺的黄金发展期,走到了今天衰退的边缘,短短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民间工艺的兴衰成败。民间工艺兴也市场,衰也市场,发展也要靠市场。

  新中国刚成立时,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人们的需求都很大,当时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才刚刚起步,机械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全国上下产品奇缺,人们的需求旺盛,市场的产品供应少,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手工业的发展,民间工艺纷纷兴起,生产的手工艺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时的民间工艺发展很快。上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工艺发展到了黄金时期,全国有180多个民间工艺生产基地和工艺美术服务部,有100多所工艺美术专业学校,有96所工艺研究所,民间工艺在整个国家轻工产品中占到1/3强。民间工艺的空间发展靠的是市场。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各地民间工艺工厂、学校、研究所、销售服务部等逐渐倒闭,仅存的一些也是名存实亡。在全国闻名的民间艺术大师也所剩无几,曾经繁荣兴旺的民间工艺组织体系大多都已解体。民间工艺出现这种衰败的现象也是缘于市场。90年代后,我国逐步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被逐渐打破,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社会产品也极大丰富,民间工艺产品也渐渐没有了市场需求,生计日益惨淡,经营举步维艰,逐渐地走到了衰败的边缘。

  民间工艺兴因市场,衰因市场,今后的发展还要靠市场。市场决定产品的生存,没有市场的产品,就没有生存的机会。民间工艺要在市场中寻求一条生路,依靠市场重振雄风。一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产品不新颖,不符合大众品味是产品没有市场最主要原因,为此,民间工艺要大胆创新,吸收各种艺术的精髓,不断丰富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大营销力度。产品宣传和营销是十分关键的,要大力开展民间工艺的宣传工作,加大营销力度,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民间工艺产品走向国内、国外市场奠定基础。三要进一步深化民间工艺管理体制改革。要转变观念,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走出一条靠市场生存和发展的路子。

  民间工艺是兴、是衰、是生存、是发展,关键靠市场。只有紧紧抓住市场这一关键环节,民间工艺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否则民间工艺必将走向衰亡。

  【第五问】:

  1、主体内容不突出。这份报告主体内容应是加强民间工艺保护的,而该报告过多地阐述了民间工艺的“追根溯源”和民间工艺的出路,对如何进行民间工艺保护没有进行重点阐述。

  2、所提建议没有针对问题。建议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该报告建议的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民间工艺存在的问题。

  3、建议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措施太宏观,不具体,没有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以上问题,可修改补充为:近年来,我州民间工艺发展很快,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质量差、缺少品牌等问题。一是针对民间工艺数量偏少的问题,要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基础弱、数量少的民间工艺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民间工艺发展格局。二是针对民间工艺规模小的问题,要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民间工艺发展做强做大。三是针对质量偏低的问题,要树立质量意识,对民间工艺产品加强质量监管,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民间工艺发展之路。四是针对缺少品牌的问题,要鼓励民间工艺树立品牌意识,突出特色,强化营销,打造品牌,全面提高民间工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第六问】:

  发展民间工艺必须加强“四个结合”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一度衰败的民间工艺渐渐走出低谷,发展速度加快,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民间工艺基础薄弱,销售渠道狭窄,品牌意识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 民间工艺仍然是一个比较脆弱的产业,需要加大力度保护。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民间工艺的发展,各界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把发展民间工艺绝对化,抛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单纯地就发展民间工艺谈发展,割裂了民间工艺与其他有关产业的联系,这是不正确的。辨证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的规律是世界上的普遍规律。民间工艺发展也是一样,它也与其他产业、行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绝不能抛开这些产业、行业,而孤立地发展民间工艺,应该把民间工艺纳入到整个产业中来,在相互发展中互相促进,互相融合,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因此,发展民间工艺要走结合发展之路。

  第一、发展民间工艺要与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相结合。民间工艺离不开地区特色经济,民间工艺的发展要在地区特色经济的框架内发展。只有这样,发展才能取得效果。要因地制宜,认真挖掘地方独具特色的手工艺,积极开发,大胆创新,使民间工艺和地区特色经济互相协作,共同发展,为本地经济做出贡献。

  第二、发展民间工艺要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起来。民间工艺的特征就是分散,一家一户,个体独立手工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适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把发展民间工艺与发展地区的私营经济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在推动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民间工艺的发展。

  第三,发展民间工艺要与不断创新结合起来。民间工艺要在创新中发展,要在材料选择、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出具有新功能、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民间工艺产品的市场份额。

  第四,发展民间工艺要与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发展民间工艺离不开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中国传统和现代工艺的合理内核可为民间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如民间工艺可与现代工艺设计、装饰设计相结合,提高民间工艺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实践证明这是提高民间工艺欣赏价值和文化产品味的重要途径。

  民间工艺只有坚持了四个结合,才能彰显发展活力,才能步入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民间工艺的振兴才能指日可待。

  【问题链接】

  1、2008年,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继续推进普查工作。抓好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广普查经验,加强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的省区,建立档案或数据库,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省分布地图集》。

  逐步完善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后,尽早报国务院批准,争取“文化遗产日”期间公布。今年名录的重点工作是在完善省级名录和推进全国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推进市、县两级名录建设。

  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文化部将不定期地评选、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活动;对于生活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适当补助,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或传习所的建设。有计划地鼓励各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展示中心或传习所,积极发展民营博物馆,推广有益经验,抢救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和资料,建立并完善保管制度。

  加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步伐。争取2010年前,建立10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充分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采取委托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一批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鼓励有关部门、民间社团、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志愿者,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队伍。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计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对民间艺术的漠视,并不能单方面责怪年轻人忽视传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增多,使得人们的兴趣爱好分流和转移都很快。比起戏剧的韵味,流行歌曲更朗朗上口;与欣赏往日的街头杂技不同,电视节目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和娱乐;而相对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人们好像更热衷于扑克和麻将。民间艺术被冷落,又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消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3、市场化并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的冲击下,一些民间艺术却开始背离了其本来的艺术真谛,迫于生计的一些民间艺术似乎开始屈从于市场,于是失去了本真,艺术品成了流水线般的粗糙复制品。民歌伴着醉酒声而歇斯底里,唢呐为招揽顾客而摇头摆尾,剪纸成了酒楼饭店的装饰广告,秧歌成了节日庆典的喜庆伴娘。千姿百态的石雕变得千狮一面,栩栩如生的民间手工艺品变得呆头呆脑毫无生气。民间艺术的市场化使得商家先是将艺术品当作商品甩卖,之后便是将商品充当艺术品兜售。民间艺术越来越失去原有的艺术性,脱离了生活,丢掉了传统。因市场而失去了自由的民间艺术只有靠趋时和复制来勉强维持生计。复制产生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复制却湮没了艺术创造的活力,最终也难以摆脱被抛弃的命运。

  4、保护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一项重大的文化战略举措。首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明确强调,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能够“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充分表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发展本身协调一致的,它使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尊重文化特性、对文化差异持宽容态度的基础上,最终将促进世界实现持久和平与公正。

  其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一方面,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也是许多民族、群体、社区的基本识别标志;另一方面,文化又具有普遍性,它是不同文明之间增进理解、促进交流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在不同文化间开展对话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建立在文化普遍性认识和国际文化合作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将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增强国际团结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因此,我国今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本身,就是国际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人类社会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球化和现代化在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和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危机。我们必须寻找和利用各方面的智慧及资源,尤其是发掘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来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战略手段。从文化战略的视角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化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将有利于我们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有利于捍卫文化多样性和保护文化传统,有利于文化创新。

  国际社会正是从世界文化战略的视野来强调文化的价值。第一,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的交流,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产生了不同文化共生共享的互动理念。第二,从文化战略的理论上讲,无论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无论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国际社会倡导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就是在强调任何优秀文化都应视为现存人类的共同财富。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时还从文化战略的高度,突出文化生态的法则。《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特定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战略措施。在新世纪,文化权利受到普遍关注,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GDP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增长;二是现代化发展要求公民文化素质与之相适应;三是知识经济对人创造能力的要求和尊重。从战略上来说,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文化权利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有利条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促进文化平等权、文化认同权、文化经济权益等全球性战略目标的实现。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
?2009年公务员面试全程指导

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面试辅导   公务员考试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