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常识判断练习:
1、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①日月的东升西落
②陆地上旅行的人,向北走,一些星星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③人爬山时,爬得越高,看到的地平面越大
④一直向同一方向航行的船最终回到原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大部分地震属于坍塌地震
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
C、地震前地下水会发生异常
D、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不同
3、下列诗句反映了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下列诗句描绘的自然景象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B、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关于纯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俗称为苏打、石碱
B、常温下为黄色粉末或颗粒
C、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之一
D、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下面为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常识判断参考答案:
1、B
2、C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A项错误,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 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坍塌地震。世界上大部分的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坍塌地震只占全球地震数的大约3%,引起的破坏较小。
B项错误,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是地震的发源地。而震中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
C项正确,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一是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二是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电磁异常(电器失灵)、地声、地光等。
D项错误,因为板块的边缘是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方,所以无论是地震还是火山,都集中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即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是相同的。
故正确答案为C。
3、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
A项错误,意思是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强劲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它。未体现分子运动。
B项错误,意思是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未体现分子运动。
C项错误,该诗句描写诗人在月夜与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情景。未体现分子运动。
D项正确,意思是梅花很洁白,但是远远地就知道它不是积雪,因为有暗香袭来。这是因为梅花的香气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从很远的地方运动过来,才被诗人所闻到。所以该诗句反映了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故正确答案为D。
4、C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A项错误,诗句中的“雪消”指的是固态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B项错误,诗句中的“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气态水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C项正确,诗句中的“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D项错误,诗句中的“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C。
5、B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纯碱即碳酸钠,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A项正确,碳酸钠俗名又叫纯碱、苏打、石碱、大苏打、口碱。
B项错误,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或颗粒,并非黄色。
C项正确,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老师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D项正确,纯碱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以上内容是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常识判断(7月9日)。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有意愿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为了避免错过报名,考生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及时获取报名时间。还可以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更多考试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