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全国人大代表丁烈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工程建造快速发展,在建筑、桥梁、铁路、隧道等领域创造了诸多的“世界奇迹”,在“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工程建造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型生产方式,亟需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丁烈云说,“对大众而言,中国建造相对陌生,但其实它遍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高铁”是中国制造的靓丽名片,殊不知这张名片的背后也离不开“中国建造”的功劳。高铁要实现超过300公里的时速,其前提是行驶过程中,铁轨对路基的变形范围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在铁路铺设的过程中,逢山开隧道,遇河架桥梁,这些都是属于建造的范畴。数据显示,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建筑资产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建造’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支柱。”但丁烈云又指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工程建造仍然存在粗放型生产,亟待转型升级。在产品质量与性能上,例如建筑寿命、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建筑物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排放的15%;城市建筑垃圾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其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而发达国家则已经达到90%。
下一步“中国建造”应如何发展?丁烈云认为,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思考技术路径。
他建议,应由住建部牵头,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制定“中国建造”发展规划。应在国家层面制定以数字建造或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绿色建造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建造”发展战略。
“目前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建造行业也不应该例外。”丁烈云说。
展望未来的“中国建造”,可能是这样的场景:在工厂里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生产建筑部件,再在工地进行“组装”。“这样利用工业化方式生产,不仅质量可控制,还能减少边角余料,也能将工地上的各种污染减少到最小”。
丁烈云代表认为,实现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使我国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以上内容是环球网校BIM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BIM行业动态:丁烈云代表指出建议制定“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规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按钮,可免费领取2019年BIM考试独家复习资料。